我与父亲一起走过的“抗癌”之路

时间:2022-06-21 01:19:33

我与父亲一起走过的“抗癌”之路

用到第4支药品时奇迹发生了,肿瘤包块消失了,对其他器官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也没有出现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一转眼9年过去了,9年前与父亲一起度过的“抗癌”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9年前的元宵节刚过,父亲告诉我这几天他感觉异常,皮肤起了许多白斑,背部明显有个包块,不痛不痒。我马上意识到是肿瘤,自己的脑袋“嗡”一下像失去了知觉。我一边安慰父亲一边联系大夫。

化验、超声、CT、核磁共振,急切地把能做的检查都做了一遍,结果是胸部占位性病变,已经侵犯到胸膜。我心想不可能!拿着各种检查结果奔波于几家大医院,咨询了胸外,呼吸,血液,肿瘤,检验、影像,病理科的专家,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和一个适合的治疗方案。但是各科医生的意见不一致,建议再做穿刺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一连3次穿刺都没有查到肿瘤细胞。后来,我打听到有一家医院刚安装了一台PET-CT可以对早期肿瘤进行诊断,我带着父亲前去检查,最终的结果是恶性肿瘤,但是肿瘤的类型仍不能确定。不确定类型就不能进行治疗。

为了让父亲情绪稳定,起初我一直瞒着他,制作了假报告给他看。但胸外科医生开出了住院单,准备手术切除肿块,此时不能再瞒着父亲了,我决定与父亲谈谈,让他逐渐地接受这个现实。

可我还没有开口,父亲就平静地告诉我,自从他发现长了一个肿块就意识到可能是肿瘤,心里就有了准备,只是看到我那么焦急和忧虑一直没有问。他说,人总是要死的,都不死地球不就爆炸了吗?他希望我不要再瞒着他,并希望能与医生交流,知道治疗方案,就是治不好也应该明白。我非常感动,父亲的平静和胸怀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根据PET-CT的诊断结果,取了块组织进行了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结论是“非何杰金淋巴瘤”,呈低分化,免疫组化CD20阳性。这个病发展快,恶性程度高,治疗方案是需要父亲和我一起做出抉择的。我感到压力很大,如同一名指挥员面对各种复杂敌情,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是生与死的考验,我跑图书馆、上网查询,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答案。

父亲当时已经77岁,尽管平日起居规律,身体不错,但毕竟是耄耋老人,无论接受手术、放疗,或者化疗,都有很大的风险。为了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案,我去拜访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他从事了40多年肿瘤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对治疗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 组织病理定性是第一位的,不能仅看影像和检验就治疗。

2 治疗手段有许多,要针对个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尤其是老年人接受手术要慎重。

3 不可操之过急,不能看疗程,要看病人的承受力,老年人病情发展慢,治疗中要保护好免疫系统,“打防并举”。

4 改变生活环境和饮食,保持体力。

5 定期检查、全面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好了不乐观,复发了不悲观。

这些意见不亚于珍宝,我立即决定把父亲从胸外科转到肿瘤专科,接受放化疗。

在父亲的要求下,我和他参加了治疗方案的讨论,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咨询,充分了解了治疗的时间、副作用以及并发症。

“大战”开始前,我让父亲剃了光头,为的是减少化疗时引起脱发而心生恐惧。治疗了几天后父亲的反应强烈,恶心呕吐,白细胞急剧下降,使用了升白药物后白细胞骤升又引起骨痛,剧痛使父亲彻夜难眠。我只有安排好一日四餐,鼓励他咽下每一口饭,来帮助他坚持完成每一天的治疗。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既要杀死肿瘤细胞,又会破坏正常组织,只有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才能坚持到胜利。

我始终相信,科技日新月异,治疗肿瘤的手段越来越多,恶性淋巴瘤来势再凶猛,也会出现奇迹。我开始利用一切手段寻找实现奇迹的途径,我查阅了大量的专业论文和国外的文献,以吸取经验和教训。一次在翻阅杂志时,发现了一种叫“美罗华”的药物,刚刚在国内医院开展临床试验研究,适用人群也仅有100多人,最大年龄的使用者为70岁,有效率为60%。我像发现了“金矿”般兴奋,急忙赶往医院向主治大夫咨询。主治大夫说,他们医院只在本院的一位患病大夫身上使用过该药,效果还不错,目前仅是临床试验,接受该药物治疗会有风险,同时价格很高,适应症也严格。

我与父亲商量,父亲开始并不同意使用,一是效率不高,二是他患有其他老年病,三是价格太高。我一边说服父亲,一边联系药商谈价格,希望参加临床试验项目。最终,父亲成为当时接受治疗的最年长者。

新药的使用并不乐观,用后全身过敏。好在主治大夫很有办法,采用脱敏技术后,用到第4支药品时奇迹发生了,肿瘤包块消失了,对其他器官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也没有出现化疗药物的副作用。

出院后,我并没有掉以轻心,按照大夫的建议每月复查,逐渐地改为每季度复查。为了使父亲的体力恢复到以前,凡是被认为可以抗癌的蔬菜都要定期去买,搭配营养,逐步地进行活动。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的体能逐渐恢复。5年后,没有出现复发,除了因放疗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的瘢痕,其他各项指标没有大的波动。

为了使父亲的生活充实,我给他买了电脑,把他培养成了“网虫”。现在,他每天关注各国的军事动态,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与我侃打仗,是“准军事观察家和评论家”。我也稀里糊涂地听着“战局”,并对他的评论进行再点评,如同“浴火重生”一般,我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

与父亲走过的“抗癌”之路,让我学会了很多,正是他勇敢地接受试验,才得到了重生的机会,也正是父亲面对死亡的淡定和从容,给了我信心和力量,让我懂得了如何以乐观的心态生活,如何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生命。

上一篇:新春鸡宴 第1期 下一篇:一直走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