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时态教学

时间:2022-06-21 10:04:26

基于网络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时态教学

摘要:时态教学是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却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传统的以课堂讲授、操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认为以网络为平台,构建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时态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定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时态教学;网络;多模态;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63-02

一、引言

英语时态教学是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在语法学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英语动词时态是英语动词的灵魂,它构成了英语动词丰富多彩的语法意义。因而,英语时态的习得是英语语法学习成功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们学好英语的一个前提。然而,英语时态却一直是困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题,学生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学习英语时态,而到了大学,课堂上每当遇到时态问题,教师也会花费大力气讲解,但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师也有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因此,传统的以课堂讲解为主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本文认为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构建多模态的时态语法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英语各种时态的学习,给予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模态的认知刺激,从而提高英语语法的学习效率。

二、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研究的方法延伸到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的研究上,如图像、声音、形象等,认为非语言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1]。图像、声音、动作作为社会符号,通过有意义地整合来构建、描述和表达人、物体、空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已逐渐发展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最早就是有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它主张利用多模态,如网络、图片、声音等多种渠道来获取、传递和接收信息,利用多种感觉和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地、自主地参与语言学习。Kress探讨了教学中多模态信息传递的三个理论基础,即模态的形成、意义的产生以及旧模态的被改造和新模态的创造[2],而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传递多模态信息。他和Van Leeuwen又进一步指出图像、手势和动作等多模态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远非辅助,而是构建课堂多模态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3]。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也提出过“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模态时代已不够用”,教学过程应多模态化,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4]。而英语语法因其自身的特点,构建多模态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语法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法,从而增强学生英语语法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基于网络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时态教学构建

传统的时态教学模式主要集中为课堂讲授,认为时就是表示时间,现在、过去、将来和过去将来,而态就是表示动作进行到何种程度,是一般动作、进行动作、完成动作和完成进行动作。时与态相组合就构成了英语中的16种时态,每一种时态都有其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教师往往都会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用例句对每一种时态进行逐一讲解。而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生觉得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消化英语16种时态的用法是很难的,在用英语动词时态表达相关意义时总是感到无所适从,频繁出错。而课堂讲解的方式也令他们感到很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英语时态学习的兴趣。而大学英语课程中涉及到的英语时态知识都是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如果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进行教学相当于进行重复劳动,教学效果又不理想,显得是白费力气。构建以网络为媒介的多模态大学英语时态教学模式恰恰能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英语时态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声音、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互动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系统地划分英语语法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语法网络自主学习。虽然英语语法知识内容较多,看上去较繁锁,但是经过归纳总结,不难看出英语语法是研究词形变化和句子结构的科学,研究词形变化的部分我们可以称作词法,而研究句子结构的部分我们则称为句法,而英语动词可以说是英语语法的核心[5]。因而,我们可以将语法大致分为三部份:词法、动词和句法。而英语时态则隶属于动词这一大类中的限定(谓语)形式这一分支。英语时态一共有16种,而常用的有8种。根据使用的频率,我们就可以将这16种时态进行排序,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自主学习,从而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学生语言水平的参差不齐而产生的课堂讲解矛盾。

2.制作多模态的语法教学课件,创设生动形象的语法学习语境。单纯地理解英语的16中时态的用法是很抽象和困难的,而倘若我们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制作多模态的语法课件,创设话题型的语言场景,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的难度,更加直观地将英语语法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我们呈现将来进行时的时候,就可以预设一个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可以设计成人物对话,对话中就会涉及一些将来某个时刻将会进行的动作,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做成flash的形式,配以声音、动作和图像,这样就会给予学生比较形象的呈现,同时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得本身较为枯燥的语法现象变得形象生动。

3.以网络为平台,设计有效的多模态语法学习手段。传统的以选择题、填空题、句型转换为主要形式的语法操练模式已让学生感到乏味,也难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网络为平台,创建多模态的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形成以多形式、多途径强化英语语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随时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布置更新学习任务。比如,可以将阅读能力与语法知识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一定程度的感性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去查找、分析材料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进而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或者通过一段视频材料的呈现,让学生找出里面出现了哪些英语时态,具体是如何使用的,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经过在线提交,学生能很快得知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从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真正转化为语言能力,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可以有效地组织多种形式的练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单一的语法学习和训练模式。

四、结语

英语时态因其自身的特点难免会使人学习起来感到枯燥和困难,而以网络为平台,构建多模态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时态教学模式恰恰能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网络进行英语语法知识的自主学习也顺应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过,在构建语法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时,还应注意教师如何监控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资源等问题。

参考文献:

[1]O’Toole,M.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London: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2]Kress,G.et.al.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London:Continuum,2001.

[3]Kress,G.& Van Leeuwen,T. 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Arnold,2001.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5]张道真.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最新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1.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大学英语语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G2011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左婷婷,女,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语教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文系教师。

上一篇:单招班教育需向家长“借力” 下一篇:每节课中的“五个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