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score模型的力生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实证分析

时间:2022-06-21 09:47:24

基于z―score模型的力生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实证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对企业财务危机认识的加深,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财务危机预警z-score模型根据力生公司2010~2014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对其财务危机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企业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 z-score模型 实证分析

一、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概述

国外最早关于企业经营失败风险预测的重要研究大致可追溯到年Fitzpatrick的相关研究,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对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比率进行经验分析和比较;美国的W. Beaver[1]开创了用单一比率判别财务困境的新局面;美国纽约大学教授Altman[2]首次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引入到财务预警研究中; Messier和Hansen将专家系统法首次引入到财务预警中,他们从知识获取角度探讨比较了专家系统在信用分析领域的应用,通过运用71家公司的数据将专家系统与线性判别分析等方法加以比较,结果证明专家系统法效果明显。

(二)国内对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概述

国内对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也一直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最早始于吴世农和黄世忠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探索性研究;周敏、潘福乙[3]在预警指标中加入了EVA指标;高芳丽和张爱香[4]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2个财务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等,通过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可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

二、Z值模型概述

Z值模型是由纽约大学商学院Altman在1968年提出来的。他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财务指标变化的总的结果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判别方程可以把单个企业的各财务指标转换成单一的判别评分,或称为Z值。然后,可用Z值把公司分为“破产”或“非破产”。

(一)Z值模型的公式

最佳的预测模型即Z值模型表达式如下:

公式: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

X1=营运资金/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资产/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X5为总资产周转率。

(二)Z值模型的结果

Z值模型的破产(清算)与非破产(非清算)的分割点值为 2.7,即Z值大于2.7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当Z值小于1.81时,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如果Z值处于1.81-2.7之间,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极不稳定,Altman将这一区间定义为“灰色区域”。

三、力生公司的Z值模型分析

根据力生公司2010~2014年财务数据,应用Z值模型对其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判断其财务危机程度。如下表1所示。

从以上对力生公司的Z值计算结果来看,力生公司2010~2011年的Z值分别为1.950和1.800处于Z值模型中1.81~2.7的灰色区域中,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极不稳定。2012年企业的状况继续恶化,Z值为0.570处于处于Z值模型中小于1.81的黑色区域中,企业财务失败可能性非常大,破产机率很高,企业在2013年度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2013~2014年对企业的Z值计算结果为3.412和3.725,虽然严重的财务危机己于2013年被打破,但从财务危机预警的角度来看,企业仍然没有走出经营困境,陷入财务失败的风险还是很大。我们不可能绝对确定当Z值处于较大风险区域时,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失败。但是,从预防和预控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时,这样的分析至少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敲起了警钟,警示企业应该注意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和风险,以达到最终防止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目的。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者制度建设

力生公司2010~2012年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财务危机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可见高层管理者的品行对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企业中的许多人并不具有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和基本管理技能。他们为了自己的所谓政绩不惜弄虚作假,通过虚构合同增加收入、账外报销费用以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等方式来粉饰财务报表。

(二)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生产成本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只能从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生产成本入手。力生公司2010~2012年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摆脱财务危机的风险2011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公司的财务危机得以好转。这都充分说明,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的同时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赢得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Beaver W H.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6.

[2]Edward I 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

[3]周敏,潘福乙.基于EVA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3).

[4]高芳丽,张爱香.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注:为避免影响企业形象,本论文所用企业名称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简介:葛鹏飞(1989-),男,安徽亳州人,兰州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成本与管理。

上一篇:基于马氏链的学生信息管理模式及APP设计 下一篇: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流动性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