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

时间:2022-06-21 09:36:09

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

通常,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人体就会发出一些特定的预警信号。如果我们了解这些信号并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它们,就能在疾病没有更深发展前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以阻止疾病的发展。如果不了解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或者不重视它们,患病也就在所难免了。

面部信号

舌正常的舌头柔软灵活,颜色淡红,干湿适度,富有生气,舌体表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舌苔。舌底血管脉络清晰,粗细适中且平滑。中医把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四个部分来考察。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望舌应该注意舌质、舌苔、舌蕾以及舌底的血管脉络等方面。其中,舌质包括舌头的大小、形状、颜色、厚度、软硬度以及表面裂纹情况;舌苔包括颜色、润泽度、厚薄度以及是否有苔斑;舌蕾主要是看其大小以及颜色;舌底血管脉络主要观察其长短粗细。

观察舌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要使光线可以直射口中,以免影响对舌质和舌苔颜色的观察。

伸舌要注意缓慢伸出,不宜太快太紧张,伸出后放在嘴唇边上,尽量放松。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质和舌苔。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滋润。

不正常的舌象及其意义归纳如下:

1、舌尖红、苔黄:有此舌象的人往往咽干,喜喝冷饮,口腔易溃疡,爱烦躁。

2、舌色很淡:有贫血的可能。

3、舌苔厚:表明消化不良,脾胃功能差。

4、舌平坦、色鲜红、发干、皲裂:有糖尿病的可能。

5、舌头亮而红: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

6、舌色青紫:表明身体缺氧。多见于肺心病、肝病及癌症病人。

7、舌头伸出时震颤:表明可能患神经衰弱、久病体虚、脑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8、舌苔黑:如果舌苔黑但舌边和舌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没有其他不适,很可能是染色。如吃了什么着色的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并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9、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木,甚至舌头运动不灵,说话含糊不清:是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或已有轻微脑血管栓塞。

10、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而且舌边有齿印:往往还有面色发白、怕冷、四肢冰凉、精神不振、腰酸腿软、大便稀且次数多、下肢水肿等症状,属于脾肾阳虚。平时要注意保暖,适量喝添加了山药、枸杞子、黄花等熬制的鸡汤、骨头汤。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导致水肿的疾病,如肾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1、舌有裂纹:往往舌头上没有舌苔,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如果没有不适感,可能是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且有不适感,往往是阴虚,需调理治疗。

12、整个舌头发黄:表明肝功能可能异常,或消化不良。

13、舌苔斑驳(地图舌):舌头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无苔,状似地图。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出现“地图舌”多是因为阴虚,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服用相应的补药,如西洋参等。

眼眼睛干涩、发花看不清东西: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或用眼过度。应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鱼类、坚果类。

更要注意用眼卫生,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否则补再多的营养也是枉然。

眼睑苍白:眼睑应该呈有光泽的粉红色,如果很苍白就很可能是贫血。若有贫血迹象,除了加强营养,还要注意检查原因。

眼睑下垂:如果不是特别疲乏导致的,就要小心了。特别是女性容易罹患重症肌无力,而眼睑下垂往往是肌无力的早期症状。如果还有浑身酸软无力的感觉,就更要尽早去医院检查了。

口腔牙龈出血。大多是由于维生素缺乏,往往还伴有口腔溃疡,还可能是牙周病,白血病患者也有此症状。故长期不愈的牙龈出血也不能掉以轻心。

耳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听不太清。这多是因耳内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去医院检查听力,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血管的保养。另外,有专家认为“耳垂皱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鼻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这是肺功能逐步衰弱的标志,病人首先要戒烟或者控制吸烟量,也不要和吸烟的人在一起。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加强体质锻炼。

分泌物信号

尿液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色受某些食物或药物影响,如进食大量胡萝卜、服用B族维生素、驱虫药等尿液会变成亮黄色;服抗结核药利福平尿呈红色。

如尿呈深黄色,表明尿内含有直接胆红素,振荡后泡沫也呈黄色见于肝胆病变,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癌、肝硬化、胆管癌等。

正常新鲜排出的尿多为透明,如发生混浊可见于尿酸盐、磷酸盐或碳酸盐沉淀,这与我们的饮食和尿的酸碱度有关。尿中有大量细胞、脓细胞和细菌时也可呈混浊。

如尿呈淡棕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者多数为血尿,即尿中含有一定量红细胞。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炎症、肿瘤、外伤、结核,以及邻近器官或某些全身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

若尿色呈浓茶或酱油色,则为血红蛋白尿,这是血内红细胞大量破坏后产生游离血红蛋白从肾排出而成,见于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病、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血型不合之输血反应等)。

尿呈牛奶色者(有时混少量血液)为乳糜尿,见于血丝虫病、肾结核或腹腔肿瘤等。

尿呈淡蓝色见于口服利尿药氨苯蝶啶后。

蓝色见于使用药物亚甲蓝后及原发性高钙血症、维生素D中毒者。暗褐色多见于肾小球肾炎。

汗液

中医认为汗和血是同源的,可以通过它了解病情,对症下药。临床上,汗的不正常有以下几种:

自汗:即清醒时出汗,是阳虚、气虚的表现。

盗汗:是指熟睡时出汗,醒后汗止。肾阴虚的人多有盗汗现象,常伴有潮热、心烦气躁、口渴咽干等,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偏汗:又叫左右半身汗或上下半身汗,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同时,出偏汗也是卒中的先兆。

手足心汗:中医认为是脾胃湿热或体质亏虚。

《中西医人体保养手册》

本书针对人类常见的健康问题介绍日常保健保养细节,分为整体保养和分部位保养两篇。在整体保养篇介绍了健康基本知识,如人体的预警信号、人体保养细节、中医养生十六宜与十六忌等,并介绍了人体不同系统的保养细节,如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等。在分部位保养篇分别讲解了人体不同部位常见病及其预防保养知识。本书适合如何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阅读参考。

主编:张同亚孔晓华冯卫

出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定价:20.00元

邮购电话:010-51927252

上一篇:晨起先刷牙还是先吃饭 下一篇:阿司匹林并非人人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