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更需要爱

时间:2022-06-21 09:00:28

残疾儿童更需要爱

现代幼儿教育家孙铭勋说:“教师应具备慈母的爱、小孩的天真、医生的本领、艺术家的修养、科学家的头脑、杂役的职务”。幼儿教师对孩子们的爱,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那是一种真诚的、无私的、深厚的、持久的感情。

现代生活中,幼儿的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家庭、社会关爱多、照顾多,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较淡薄,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歧视残疾人,讨厌残疾人,看见残疾人甚至直呼他们瞎子、聋子、瘸子,因此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幼儿学会关心、爱护残疾人是迫在眉睫的事。

首先,我把对残疾儿童的关怀和教育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每个教师、每个幼儿都来关心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班里特别强调对残疾儿童的关心和教育,从孩子刚入园开始,专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登记卡,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生长发育、心理卫生。张晓就是我们班里照顾的中心。

张晓右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记得她刚来幼儿园的时候,脾气非常倔,老是不停地哭,怎么哄、怎么劝还是哭个不停,我用什么办法也无济于事。通过观察发现她的性格孤僻,不合群,就没法多为她创造和同伴游戏的机会,让她更多地享有集体的温暖和童真的快乐。对这个既可怜又可爱的孩子,我真是很心痛,我要给她更多的爱,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照顾她,教育小朋们也要多关心帮助她。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张晓喜欢和我说话了,但是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而其他的小朋友也不喜欢和张晓玩,有的小朋友还歧视她腿有残疾。面对这种现象,我反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才能让小朋友们喜欢和她玩呢?经过几天的思考,我终于知道了原因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我尽可能为幼儿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我为幼儿设计了“关爱残疾人”的主题活动, 首先让幼儿观看录像《牵手》,让幼儿知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有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又设计了游戏《单手吃糖》,让幼儿藏起一只手,只用一只手来吃糖会怎样?通过幼儿吃糖的游戏,说说不用手的感觉,体验他们的不便。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让幼儿讨论。在“用手走路运球”中,让幼儿体验一条腿走路,没有腿又怎么走路?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幼儿用一只手爬,有的用两只手撑着走,有的像匍匐着走,走时还要注意游戏规则――两条腿不能使劲。游戏结束后都说:“好累呀!”这些残疾人走路真不容易,从而产生了要帮助残疾人的欲望,也深刻体会到了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是多么的重要。幼儿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当幼儿失败时,我则鼓励幼儿,并更多地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组建积累自信心。

活动最后,幼儿高唱《感恩的心》,并用手语表达了对残疾人的爱。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爱我们的老师、父母、爷爷奶奶,要让宝宝知道自己很幸福,应该感谢身边的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们学会了关注和爱护残疾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关爱、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游戏的体验过程,让他们体会到了给别人带去欢乐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带来欢乐。通过活动,使孩子知道应正确地对待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活动,班里的小朋友都会主动帮助张晓而且也喜欢和她一起玩了,张晓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由于残疾儿童在我园特别受重视,所以园里一直流传这样的一句话:“残疾儿童不残疾。”

其次,要针对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发启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了解残疾孩子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

记得张晓刚来我们班时,没有大哭大闹,看上去也很乖,不给老师惹麻烦,也不和小朋友玩,也不说话。她这种孤立、特殊的举动让全班小朋友对她敬而远之,她似乎没有朋友,有的小朋友还会悄悄地议论她走路一瘸一拐。这个孩子似乎更自卑了。这一切让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想,我必须用心认真仔细地去思考、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我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发现记录孩子的闪光点,终于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张晓喜欢画画,而且画得特别棒,于是,我就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不断地肯定、鼓励、引导她,在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让她锻炼,经常把她的作品展示给小朋友看,并及时进行表扬,充分肯定优点,让大家发现她是一个特别棒的孩子,他也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慢慢的,张晓不但愿意和小朋友交流了,自信心也增强了。看着孩子天真灿烂的笑脸,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

第三,积极做好残疾儿童的家长工作。关心爱护残疾儿童不应忽视家长的作用。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残疾就厌恶孩子,嫌孩子拖累自己,因此,对孩子的情绪反复无常,尽管孩子在幼儿园得到了精心照顾,但一回到家里就不得不承受心理压力,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残疾儿童家长之间的相互影响,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家长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就有助于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且有助于增强家长的信心。特别是一些教育残疾子女的成功事例可以鼓励家长,并给他们作出示范,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家长从中获得支持和信心。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耐心、细心、关心、恒心”的教育理念,那我们面临的特殊孩子就不是问题孩子!

上一篇:心灵的交流,美善的引领,回归教育本真 下一篇: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