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医物证污染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06-21 08:52:21

浅析法医物证污染的若干问题

[摘 要]随着法医物证检验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灵敏度大幅度提高,而来自不同方面对检验结果干扰也明显增加,这是法医物证学鉴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公安基层法医物证实验室常见的物证污染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

[关键词]公安 法医物证 污染

中图分类号:DF7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78-01

1 前言

DNA污染是指生物物证检材在提取至检验的过程中,混入含DNA的外源性物质,造成DNA检验结果的改变或干扰。避免DNA污染以获得稳定、可靠的检验结果,是公安基层法医物证实验室应该长期监控并且高度关注的问题。

2 物证污染的原因

2.1 人员样本污染

在多数实验室人员样本污染中,物证提取过程中的污染次数远多于实验室检验过程中的污染,这说明实验室DNA检测人员的防污染意识都比较强,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检验;而基层法医物证提取人员的防污染意识还较薄弱,有待培训和加强。在常见的人员样本污染的检材类型中,拭子类检材所占的污染比重较大,其次是粘附吸取类检材;这两类检材多属于接触性脱落细胞类检材,极易受到外源DNA的污染,故在提取和检验时一定要注意技术人员的防护措施。

2.2 物证样本间污染

如果在物证提取过程中发生的物证样本间交叉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物证提取人员未按规范进行提取、包装、保存或送检等所致,而在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发生物证样本间交叉污染主要是在检测扩增、上样时技术人员出现工作失误造成的,尤其要注意在处理同一批次检材时需要格外慎重,避免同板相邻孔之间发生交叉污染。

2.3 环境污染

当DNA实验室发生PCR污染,经质控确证不是试剂原因造成,结果又难以解释时,要考虑PCR产物形成气溶胶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在实验过程中,剧烈摇动反应管后开盖以及反复吹取,空气与液体表面产生摩擦,可形成气溶胶,当微量的DNA分子达到一定量时,可能会进入气溶胶颗粒内,而造成PCR污染。在PCR实验中,特别是对PCR产物进行移液操作时,如果移液方式不当,会发生飞溅、挂液等现象,极易引起交叉污染;即使移液操作非常规范,样品产生的气溶胶含有核酸分子,也会污染移液器内壁,从而在下一个样品的移液操作中污染样品。清除气溶胶污染的主要方法即空气流通,擦拭台面和地面,开紫外灯和通风系统过夜,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从而使气溶胶沉淀,此类污染的彻底清除往往需要三到五天时间。

3 污染防控措施

3.1 人员污染防控

建立实验室质控库是防止人员污染的有效方法。质控库是DNA数据库中设立的专门储存案发现场物证勘验及法医DNA实验室等相关人员DNA分型的子库,用于监测和发现物证样本DNA检验结果是否受到库中人员的污染。法医DNA 实验室建立的质控库应涵盖从物证相关耗材生产到数据库结果输出的整个DNA检验链上所有人员的DNA数据。应该包括现场勘查人员、物证及建库样本提取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实习进修人员、仪器设备维保人员等可能接触现场物证或进入实验室的相关人员的DNA信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对DNA检验结果是否受到相关人员污染实施有效监测。

强化相关人员污染防控意识,对技术人员的污染防控警示,在可能造成污染的操作环节,设置提示牌,将防控污染规范操作融入日常检验鉴定工作。同时加强对现场勘查和物证提取人员的污染防控培训,及时通报污染发生情况,使其明确污染防控的重要性。另外,还要加强对侦查人员及现场指挥人员防污染知识的普及,以确保现场获取生物检材的证据价值。

3.2 物证污染防控

物证提取检验规范化操作本实验室对物证提取、保存、送检、检验等各环节实施规范化操作:涉案物证实施唯一编号管理,分别提取干燥保存、及时送z;批量提取、检验生物检材时,确保物证编号与检样板孔号一一对应。在处理肋软骨、肌肉组织等DNA含量多的检材要及时更换衬垫和手套,尽量先处理DNA含量较少的检材,后处理DNA含量较多的检材,以防微量DNA检材被污染。器具和耗材的使用本实验室使用的都是质量可靠的一次性器具或用品;重复使用的器具在处理检材后及时清洗;移液器与吸头接触的部位经常擦拭定期清洗。

建立规范实验分区设置检案和建库两大区域,即人、物样本检验的物理隔离。每个大区又划分为相互隔离的案件检材受理和样本保存、检材初检、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区等保证物证在上述区域实现单向流动,各区域的仪器设备及耗材互不混用。DNA模板吸取及 PCR体系在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室工作台面、仪器设备表面、特别是经常操作使用的工具或器具做到定期清洁、消毒,且各区域清洁用具不得混用。实验区、超净台及生物安全柜定期通风,定期更换通风净化滤膜,经常开启紫外灯照射消毒。规范试剂配制与使用,对不同批次的试剂及配制试剂的超纯水先进行质量验证,验证无误后再使用。打开的试剂尽量分装,做到一次性使用,每个实验设置阴阳性对照,用于监测DNA污染及分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结语

改善法医物证室环境及卫生状况,加强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提高相关人员对物证DNA污染的重视和防范意识,研究和掌握物证污染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并采取适当的技术方法和排除污染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物证污染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使物证鉴定结果发挥最大的侦查作用和证据价值,最大程度避免冤案错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伍新尧.法医物证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85-191.

[2] 陈松.法医DNA实验室的DNA污染和防范[J].刑事技术, 2007,( 3) : 16-20.

[3] Lowe A,Murray C,Whitaker J,et al.The propensity of individuals to deposit DNA and secondary transfer of low level

DNA from individuals to inert surfaces[J].Forensic Sci Int,2002,129( 1) : 25-34.

[4] Liu K,Muse S V.Power marker:an integrated analysis environment for genetic analysis[J].Bioinformatics,2005,21

(9):2128-2129.

[5] Gill P.A new method of STR interpretation using inferential logic development of a criminal intelligence database[J].Int J Leg Med,1996,109(1):14-22.

作者简介:

梁鳅双(1983-)女,广西玉林人,广西玉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物证鉴定所,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

黄彦(1983-)男,广西兴业人,广西玉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物证鉴定所,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工作。

上一篇:浅析被盗文物跨境追索的时效问题 下一篇:加强农村供电所安全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