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6-21 08:47:12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摘要:在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外,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也尤为重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教学内容,都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习惯 “5S” 实验评价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工中等专业学校工业分析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化工、环境、生物、医药等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学生通过定量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实验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和要求,提高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将“5S”管理贯穿在教学中

一个优秀的实验员应台面整洁,操作有条不紊,时间上面统筹安排,如何让学生养成这些习惯呢?我的体会是将“5S”管理贯穿在教学中。“5S”管理源自于日本企业的现场管理,其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整理:将物品区分为有用的与无用的,并将无用的物品清除掉。整顿:合理安排物品的放置位置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标识。清扫:彻底清除工作场所的垃圾、灰尘和污垢。清洁:持续推行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舒适合理。素养:要求工作人员建立自律和养成“5S”工作的习惯,使这些要求成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为。我在教学中重点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具体要求:1、每个学生带笔、记录本,着工作服,不披头散发。与实验无关的东西一律不能带进实验室。2、实验前先制定记录表格,预习实验内容。3、实验开始之前检查仪器、清扫台面,对需用的玻璃仪器进行清洗。4、实验过程中随时保持台面清洁,仪器摆放有序。如分析天平称量时记录本、被称物品、接受容器的摆放位置均有规定。5、取药品前先看标签,配好的溶液及时贴上标签。6、废液、垃圾的处理应符合规定。7、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纪律、实验完毕后应立即整理自己的台面。8、制定奖惩方法,加强执行力度,旨在通过长期的坚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实验习惯。

二、严格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的规范性是分析结果达标的前提,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够操作规范。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比如容量瓶、移液管的基本操作练习是很枯燥的,我通过展开竞赛、老师示范与同学示范相结合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练习,其效果是比较好的。其次,以全国技能大赛为指挥棒,来严格规范基本操作。我校已连续数次参加了化工石油协会、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分析检验工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赛对操作的规范性有更严格的要求,如:称量瓶的敲击,终点颜色的判断等。只有通过刻苦的练习,基本操作规范化,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

三、分层次教学。

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理论薄弱,实验习惯也差,药品四处散落、公用的仪器不能及时归位等,对于这些学生,应该重点培养实验习惯和练习基本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对于理论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基本练习外,还可以在设计实验方案方面加以要求,或者在实验过程中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其实验水平。

四、及时评价实验结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问题

实验结果是做实验的目的,我们通常用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这两个指标来评价实验结果的好坏。传统教学是在实验室完成操作后学生课后再处理数据,这样的缺点是不利于及时反映实验中的问题的。现在,我们在实验室配备计算机,提前将实验项目和数据处理公式输入电脑,学生操作完成后将数据输入表格,就能立即通过“准确度”和“精密度”来衡量结果的好坏,老师能够迅速评定学生成绩,并帮助未达标的同学及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课后再自己独立处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对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落实语文课堂中的情知教学 下一篇:对合并后学校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