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巧解初中化学计算题

时间:2022-06-21 06:46:17

例析巧解初中化学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是化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基本题目.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在化学计算题方面出现错误的频率还是很高的,怎样减少学生在化学计算题中出现错误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解决离不开基础知识,因此需要将化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两者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已知的化学广度和深度范围内自主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的计算依据

学生在化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错误最基本的原因是学生不能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不深刻.如果老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指引,学生就会走进死胡同,甚至出现厌学的负面情绪.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思维,教授学生解题方法,难题就会随之瓦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信心也能得到增加.以下就解题方向列出了几点解题方法: 首先,在解题过程中以化学式为依据计算,其中包含化学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项元素质量分数以及化学式含义等等.其次,可将化学方程式计算作为解题依据,其中包括化学元素质量守恒、方程式配平、化学物质质量、杂质计算等等.第三,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溶质溶解度大小等因素作为计算依据,得到最后解题方法.

二、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1.联想法解题

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问题涉及微观粒子的计算,例如分子、离子、原子的计算,由于这些微观粒子太小,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因此在对题目的理解上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比喻,将微观事物转换成宏观事物,让学生借助宏观物质进行联想,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可以得到提升.

例如,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一氧化碳28、二氧化碳44,老师在教课过程中结合身边事物如乒乓球等,建立对微观物质的直观感受.当学生在心中对物质的组成有了解之后,所有的难题都可以具象,无需过多计算,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2.列式法解题

解决化学计算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难度不大但是求解过程非常复杂的题目,在求解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或方法不当,学生不光花费大量时间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还极易出现厌烦的情绪从而在解题上出现失误.

例如,在求解相同质量的锌、镁、铁、铝四个物质分别和相同质量的硫酸反应时释放的氢气质量.在解答这道题目时需要学生写出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以最直接了解四种物质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在化学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勤动脑、多分析,找出各个物质的共性.对于计算繁琐耗时较多的题目进行综合考虑,再将知识难点逐个击破.

3.代换法解题

有的化学题目乍看之下非常复杂,学生的知识深度还未达到,但是只要稍微将物质进行合理代换,将没见过或者不了解的物质代换成已了解的物质进行解题,难题就慢慢变得容易,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渐渐清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例如在比较相同条件下两种物质与某种溶液反应后的溶解度大小,其中两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学生熟知的,另一种是学生未知的.当学生求得已知物质的溶解度后,可以根据未知物质在元素活动表中的排列,基本得到它的活跃性,用和已知物质求溶解度同样的方式求解,就可得出两者之间溶解度的排列.

由此可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已知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代换的方法将难题一一解决.

三、初中化学计算题审题步骤

审题第一步,找到试题中涉及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审题第二步,逐条查找题目中的数据,找到一个是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是新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简单题目通常直接告知,而较复杂题目往往有多个数据.倘若题目中所有数据都不是消耗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是新生成的物质的质量,那么就有可能是差量法计算或过量判断法计算.

例如将10克铁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烘干后取出称量,固体质量为10.8克,求所得固体中铜的质量.分析:该题中10克铁钉为混合物,那么10.8克固体也应该是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表示原来的铁不能确定是否消耗完,所以只能用其固体质量的变化量即差量法来计算.

审题第三步,从问题入手,逆推法原则找到未知量与上一步求出的已知量的关系,确定计算步骤.简单题目通常就是可以从反应中可以直接计算出的消耗的物质的质量或者是新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较难题可能联系质量分数甚至是讨论结果.例如20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引爆充分反应后,得到18克水,求原来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析:该题的已知量明显是反应生成的18克水,但总共20克反应物确只得到18克生成物,那么势必有物质过量.但题目中只说到充分反应,无法从题目看出氢气过量还是氧气过量,那么当然就只能在最后结果分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

上一篇:西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探究 下一篇:浅谈企业移动办公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