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运用企业模式化管理

时间:2022-06-21 06:24:01

谈高职院校运用企业模式化管理

一、高职院校“企业模式化管理”的创新机制

关于“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基本实行 “2+1”或“2+0.5+0.5”的教学思路,即学生在前两学年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从第五学期开始进入实战阶段,开始“工学结合”,第六学期完成试用与就业, 直到此时,才把学生的培养融入到企业员工的培养计划中。这样的办学思路与传统的办学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校企合作存在“两张皮”的现状。为了真正实现高职办学模式创新,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从学生入学即开始进行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同步进行的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突出精细化管理,对学生在校期间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进行要求和管理,彻底打破了“工”与“学”按学年清晰分离的传统思路。

酒店管理学院实施“企业模式化管理”,不仅仅是模拟“企业化”,而是真正践行公司化运行,把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企业规范等渗透到教学管理中。酒店管理学院的实训基地,即是教学场所,又是酒店经营企业;人员构成亦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和学生,又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企业模式化管理”在教育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强化职业意识,真正实现教育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无缝对接。

二、 高职院校“企业模式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主体缺乏协调性,精细化管理不够深入

在实际管理运作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影响经营。高职学校教育以为企业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标,缺少经营管理体系,运行不当很难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在“工学结合”过程中,酒店管理学院兼顾双重职能,管理主体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单纯由学校教师担任教育者转变为由学校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领班)交替担任教育者。管理过程中缺乏协调性和制度性,学生(员工)面对与传统学校管理方式完全不同的企业模式化管理,将会经历一定阶段的适应期,这给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管理缺乏文化理念培养,学生抗挫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片面强调技能与实践锻炼,缺乏对学生(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仍然以学生自居,以学生的身份来逃避困难和面对挫折,并未将自己真正融入到企业中。

三、解决高职院校“企业模式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新举措

(一)做好企业文化理念培养,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素养

在“企业模式化管理”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完全受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制度约束。学生就像员工一样,正常上下班和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这样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主要靠教师(指导老师)从他的言传身教、示范性典型等实际问题出发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理念引导,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其作用远远大于课堂和校园的说教。

在“工学结合”教育中,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酒店管理学院还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实现人才素质培养的首要工作。酒店管理学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学校的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还应在实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既成才,又成人;合作企业也应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既练技能,又学做人。

(二)加强高职管理创新, 凸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

按照高职学生“企业模式化管理”要求,加强学生工作的系统化、业务办事程序化、结果标准化及人文关怀,以推动工作精确、高效、协同和可持续运行,在实践工作中体现为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思想。为社会提供具有专业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奠定了基础。

必须根据“企业模式化管理”对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与行业岗位能力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方法,改进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的高职管理机制。

以酒店管理学院为例,所学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学生要通过大量的岗位实践才能更准确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深入细致的开展工作。因此,加强高职管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工作良性循环发展,真正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尤其在“企业模式化管理”中,学生的行为规范不仅需遵守学校基本规章制度,而且受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制度约束。学生从入学起就像企业员工一样,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企业交给的工作,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

(三)采取绩效考评机制,拓展管理的时间和空间

为全面深入推行高职学生“企业模式化管理”,除了建立和完善教育机制外,还需要制定作为学校和企业双重身份共同认定的综合管理绩效考评机制。高职院校“企业模式化管理”使得职业教育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也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量化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对学生管理的评价内容,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考评机制,采取企业绩效管理方式,主要体现为考评机制时间和空间的扩展化。

高职院校“企业模式化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的全面的评价,不仅评价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果,还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在情感、动机、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等非智力方面发展的评价。

总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高等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文化的接轨,培养学生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对于高职院校的创新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推行“企业模式化管理”,这就对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本论文用于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民生专项调研)课题结项,课题名称:经济结构调整对我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课题编号:201001159〕

(刘洋,1962年生,河北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书记、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刘允华,1979年生,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立志,1976年生,河北阜城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教学)

上一篇:浅谈影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 下一篇:论高校品牌的塑造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