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经济发展与中国大学生在日企就业的关系

时间:2022-06-21 03:38:47

论日本经济发展与中国大学生在日企就业的关系

【摘 要】同为东南亚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与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日交流增加,这就存在着一个外企就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日本经济发展与中国大学生在日企就业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中国大学生;日企就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多国的经济贸易交流必然存在。中国与日本同为东盟10+3参与国,在东南亚国与国经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中国与一衣带水的日本在经济上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改革开放以后,由原来的少量日企在中国转为大量日企入驻中国,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汽车行业的丰田,化妆品行业的芮姬za以及曼秀雷敦,以及日本的服装行业的优衣酷等等。但是如果这些个行业都是在日本本土生产,然后运送到中国。可以想象那么除商品本身所要卖的价格,消费者还要付多少运送费,这样也许本身不贵的商品都会十分昂贵,就别提那些昂贵的商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日企进驻中国,日本公司提供技术,中国本土提供场地以及人员。这就导致大量的中国员工进驻日企工作。经济交流增加同时也存在着大学生前往日本本土企业工作的。今天,我们就看看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大学生在日企就业的相关联系。

进入70年代,固定汇率制的瓦解和日元大幅度升值,使日本经济面临新的挑战。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有如灭顶之灾,然而,日本经济并没有被冲垮。日本将一场石油危机变成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契机,开始了向知识技术集约型经济的转变。结果,在主发达国家中,日本不仅率先摆脱石油危机,而且其产业结构再上新台阶。日本生产的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轿车等开始畅销全世界。1971~1985年的15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4.1%,虽然比前一个15年低了一半还多,但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以至被视为主要发达国家中的“一枝独秀”。

纵观130多年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到目前为止,在经济技术上真正实现了赶超的只有日本。日本的成功,曾使它成为尚在追赶途中的国家学习和模仿的样板。然而,1987~1991年初,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破灭,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问题都涌了出来。日本经济陷入了旷日持久的经济萧条,至今尚未彻底摆脱。

尽管如此,2001年,日本钢铁产量仍达1.03亿吨。这是因为,日本钢材质量好,尤其是特殊钢材,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上,日本处在世界前列的除钢铁外还有:乙烯、苯乙烯、聚乙烯办公设备等。

因为能源匮乏,日本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换取所需要的原材料,因此,国际贸易对日本经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是: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粮食、原材料、石油、煤炭等初级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日本国内劳动成本的提高以及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日本的外贸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出口产品进一步向高附加价值发展,进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逐渐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后,亚洲在日本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在日本出口总额中,亚洲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28.1%上升到40.3%。同期,亚洲在日本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25.9%上升到42.4%。拉美和非洲在日本外贸中的比重明显下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启了改革开放的热潮。接下来是多国外企进军中国,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就不言而喻了。中国与日本在经济上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然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大学生在日企就业的相关情况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多人还是接受不了去外国就业的,一方面,要离开熟悉的故土,要离开相处多年的亲人朋友。另一方面,语言的不通,文化的差异,这些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家是很让人担忧的事情。还有,在别的国家待遇也不一定好。于是,大多数人是选择了在本国就业。但是现在不同,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挑战,来别国就业。与之相对应也有更多的日企愿意雇用中国员工。下面我们看看日本不同时期雇用中国员工量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的日企少,又因为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问题,所以去日企工作的人很少。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大量工作人员进入日企工作。即使在最近的09年经济危机,在日企工作的大学生还是很多。下面我们来看看,最近的一份有关报告:《日企就业中国留学生最多》 八成有大学学历2010年04月20日08:30日本《东方时报》日本法务省入管局发表的名为《平成20年在日留学生生在日本企业的就业情况》的报告指出,在2008年持有“留学”或“就学”在留资格的外国人,以在日本企业就职为由进行在留资格变更许可的人数达到1万1789人。其中,1万1040人的在留资格变更获准,比去年增加了778人,增幅为7.6%。 在1万1040人就职者中,在留资格为“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的有7863人(71.2%),持有“技术”在留资格的有2414人(21.9%),这两个在留资格占了总体的93.1%。从国籍和地区上来看,第一位的是中国(台港澳除外)有7651人,比去年增加了112人,涨幅为1.5%、第二位的是韩国的1360人(涨幅为22.6%)、第三位是中国台湾,303人(涨幅为7.4%)、第四、五位分别是越南和孟加拉国。而在7651名中国人中,“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有5852人,“技术”有1510人,“教授”有174人,“投资・经营”有47人,“研究”有51人。从从事的工作内容上来看,笔译・口译最多,有3717人(33.7%),接下来依次为贩卖・营业1789人、情报处理1240人、海外业务710人。从事这4种职业的人占全体的67.5%;在月收入方面,20-25万的最多,有5521人(50.0%),20万以下的有2828人(25.6%),25万以上30万未满的有1511人(13.7%)。在最终学历方面,大学学历最多有5300人(48.0%),接下来是“在大学院取得研究生学位或是博士学位”的人有3405人(30.8%)。两者加起来占全体的近八成。

结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制造大量的在日企就业的机会,所以人们更希望经济可以平稳的发展,但是即使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就业机会还是存在的,因为整个社会要运转。所以,大学生不论什么时候要努力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能力,这样才能充满自信的抓住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日本经济入门》杨立国,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 《日本经济史1990-2000》滨野洁,南京大学出版社

[3] 《大学生日企就业》章元日,中南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下一篇:浅谈舞蹈创作中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