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本味”和“趣味”

时间:2022-06-21 01:23:52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本味”和“趣味”

【摘要】新课标要求老师要创建物理高效新课堂,要达到物理新课堂的要求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还物理课堂的“本味”把实验带进课堂,利用实验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让学生真正的爱上物理。

【关键词】高中;物理;本味;趣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11-01

物理新课堂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创建物理新课堂必须还物理课堂“本味”加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

一、还物理课堂的“本味”

1.边学边实验。

边学边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首先,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其次,边学边实验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边学边实验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2.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乐趣。物理实验的安排一般是一个班级在同一课时做同一个实验,由于仪器套数少,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做实验,再加上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的讲解过长,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无法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

在此,我们应该提倡“分组实验”。 即:(1)分小组,提高仪器的利用率。(2)抓检查,学生独立做实验。(3)强训练,学生认知得到升华。(4)分层次,充分培养学生兴趣。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再者要灵活地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各个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当中容易出现各种和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这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实验结论产生“怀疑”,在进取心的驱动下,为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增加物理课堂“趣味”

1.利用课内小实验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上物理课的兴趣。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实验”的鲜明特点首先是方法简单,易做,实用,它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引发大家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例如:用一条线从中间对折后拴在木凳上,然后两手各提一股线,并逐渐分开,来研究分力与合力的“小实验”。其次趣味性强。如在静电教学中,“纸上跳舞”的小实验,使学生在笑声中体会到静电的产生与防止方法。这些趣味的“小实验”是不用障眼法的真正魔术,它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同时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用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抓住学生“新鲜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超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发掘学生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对学习物理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了其学习兴趣。

上一篇:浅谈解物理题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边远山区初中物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