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20 08:35:45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 近年来,计算机作为中学一门基础教育学科,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但由于计算机教学在中学发展起步较晚,导致目前中学计算机教

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为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以有利于中学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有利于中学

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中学 计算机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由于计算机课程在中学还是一门新兴课程,这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计算机教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学计算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高技术综合性人才为己任。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倡精讲多练,认真研究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形成互学互助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拥有成就感的愉悦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而形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要实现以上这些目的和任务,无疑给中学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挑战,这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求学校要采用先进的的计算机教育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计算机的素质。对此,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以为今后中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目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以往学校计算机教育模式,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教师注重“圈养”,而忽略“放生”,使得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者,而忽略了学会僧的主体性;同时,任课教师很少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尽管,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疲惫。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由此可见,这种教育模式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与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初衷相背离。

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课教师的应付心理影响较重。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应该成为培养中学生各种能力,而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对待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将其仅仅看作单纯技能培养的一种需求,对学生计算机使用技能的考查结果并没有认真对待,这直接影响中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成效。同时,许多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到位,计算机教学的课时较少,而且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合理,这些都不利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在培养学生的方面比较忽视。实践证明,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往往让雪上在课堂上显得云里雾里,对知识的记忆也牢固。而在实践教学时,许多学生就是打游戏、聊天的等,而未能真正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等能力。第三,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少。由于学校自身硬件设施缺乏,加上学校重视升学而忽视边缘学科的现象严重,导致学校在设置计算机上机操作的实践课时较少,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操作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改进中学计算机教学中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提高计算机教师素质,改革传统教学摸式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是社会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这要求计算机教师自身要完成转变,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有比较探厚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充分形成应用计算机的文化意识。

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不必受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教育理论的发展给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不再是“填鸭式”的方式,而是“开放式”的方式。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倾向,它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等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探索的愿望,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引导学生,使其对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品尝艰辛和乐趣,培养其独立操作能力。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学科,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同题,要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计算机理论知识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切忌学生完全脱离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状态。教师应该使所教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且能够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可行性。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必不可少,但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上机实习,增强操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从而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除此之外,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教师要有的放夭的给学生提供多个作业项目,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参考文献:

[1]张敏.论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2.

[2]高梅.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5.

[3]周永来.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数字化模式探索与尝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7.

上一篇:爸爸被我“耍”了 下一篇:老牛,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