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校本化教师文化场的构建

时间:2022-06-20 06:54:06

“养正”:校本化教师文化场的构建

“养正”是我们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的校训,也是我校特有的文化场。她是在百年办学过程中逐渐凝聚而成的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并由此沿袭而成特有的精神氛围,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学子。养,即涵养;正,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追求,她指向的是优秀的道德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拓创新的精神。养正,作为传承百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如今依然作为学校的精神支柱而存在。她理应成为全校师生精神追求的至高风尚,应得以弘扬,并成为一种追求,一种激励,一种规范。

教师是文化场的核心,不同时期的教师文化孕育、塑造不同的教师。当今教师需要的不仅是漂亮的校园、先进的设备、可爱的学生,还需要精神的家园、心灵的皈依。我们将以什么凝聚人心,引导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共同的教育理想?我们将以何“养正”,何以“养正”,让“养正”的力量保持更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更具特色的文化场,渗透于每个教师心间,推动教师成长发展,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一、柔性管理,减轻压力,用心于营造温暖和谐的心理场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的生活很令人羡慕:工作环境好,收入稳定,一年还有两个假期等。其实真正了解教师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工作远不止“八小时”,备课、上课、批作业、处理日常事务……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左右外人的言行,却更应思考,如何左右自己的管理。

荡口实验小学是一片充满柔情的沃土。想当年,刘天华、钱穆等许多大师级人物都曾在这里乐育英才。吴地民风热情淳朴,广容博纳,逐步形成早年荡小团结、和谐、进取、正气的教风与工作环境,“养正”校训也因此得以发扬光大。薪火相传,今日我们依然深信:“养正”独有的魅力能催生新的力量与生命,深植于每个荡小人心中,成为根深蒂固的情感诉求。我们相信心灵感化心灵的“养正”教育能培育“正气、正直、正义”的养正少年,我们希冀“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的柔性管理能减少束缚,减轻压力,生长人的灵性,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刚性管理是必要的,但仅靠刚性管理是不够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更应该是有灵性的。教师的工作不是计件,要求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死,只能使教师异化成“工作机器”。而给教师最自由舒适的工作空间、创造空间,让他们以最放松的状态在隐性、间接管理的影响中真正领悟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的要求,他们才会产生潜在的需要与动力。因此,我们重视柔性管理,用心于温暖和谐心理场的营造,增加组织的人情味,提高教师工作的科学含量与快乐含量,在更高平台上寻找共同体的感觉,让“家”的概念生长在每个教师的心里,并以此在学校中形成共同的做事方式。

――我的“地盘”我做主。学校要有自己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管理者绝不能过多干预、参与教师的工作。我们倡导“我的地盘我做主”,更在意的是工作中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千人过河,殊途同归,学校规则只是方向、准绳,教师可以说“不”,只要尽力、努力实现目标即可。管理者看重的是过程及过程中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精神。一所大学校,一方小天地,学校因为有一方方千姿百态的小天地而呈现出多彩与美丽。

――特别的“心情假”。教师也是社会人,有多重角色,除了工作上的压力,家庭中爱人、孩子、老人的问题以及自身的健康状况等,都可能导致情绪低落。荡小的教师能享受每学期两天的心情假,根据自己的意愿放飞心情、调节情绪,工资奖金不受休假影响。而管理者看重的是心情假的效应,教师能以更饱满的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

――“茶歇室”的故事。在荡小有这样一间茶歇室:面积不大,靠椅很舒服,播放音乐,有点心、咖啡等。教师累了渴了饿了,可以去坐坐。平时,教师会相约到这里,聊孩子,聊教学。里面的小食品并不是由学校供应,而是教师从家里带来,只多不少。“养正”,就在细节里;茶歇室也因此成为教师的心灵之家,温暖而充满团队凝聚力。

柔性管理,减轻压力,用心于营造温暖和谐的心理场,给每个教师“家”的归宿感、责任感,更孕育出源源不断的能量与创造力,使荡小的养正教师文化场增添了真情。

二、知性管理,提高实力,倾心于打造共享共进的读书场

教师越来越难当,这是今日教师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其难度一方面来自社会、家长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教育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几桶水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是个“泉眼”。这种情况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遵从“养正”精神的召唤,以“书”之精华夯实自然之道,以“德”之品行涵养浩然之气,引导教师做有文化、有内涵的知性人,静下心来乐读书,善读书,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腾出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对自己的教学、人生做长远的思考、规划。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以“知性”管理来提高每个教师的实力,通过“读书―养正”,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底气,养心底无私天地宽之大气,养为民族复兴崛起而读书之浩然正气。“读书―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这是“养正”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新的生长点。

10年来,伴随着“科学认读,培养儿童阅读素养”实验,我们和学生一起沉浸书海,享受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享受发现的充实与感悟,享受美感的共鸣与生成。快乐走来,我们听到了自己心灵的振翅,看到了人生开阔的气度,也渐渐领悟到教育的至高境界。

――行动向往:从“读书人”到“文化人”

教师的第一追求当是文化精神的秉承光大,“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由人文来‘化’人。人只有在学习和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永远幸福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要能以古典的心情、从容的气度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力求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建立有价值的人生,为一生的幸福奠基。读书早已成为我校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我们读《爱的教育》,进入恩里克的生活,体验他怎样学习、生活、爱,明白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读《守望教育》,感受刘铁芳先生满腔的教育情怀:“且让我们一道在树下坐一会儿,让我们共同享受此刻的宁静与自由,倾听心灵深处细微的震颤。让我们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时,多一点平凡和朴实,多一点清醒和自觉,让教育生活成为师生心灵自由徜徉、共同依恋之乡。”我们也读《一个女人的史诗》,感受一种坚守的力量:其实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也需要田苏菲一样的坚守!坚守教育的清贫,坚守工作的艰辛,坚守教学的烦琐,有时甚至坚守一种无奈的曲解……

是阅读扩大了我们的生活视野,提升了我们的人生境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底蕴,使我们将古老的教育智慧变成自己的信念和素养,从而创造性地体现于自己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之中。

――行动自觉:从自己读书到共同读书

我们自己读书,手头、案头常备一书,工作之余、闲暇之时,畅游书海,学习欣赏前人的智慧和精神成果,跟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艺术家对话,和书中人物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读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经典中仰望大师境界,从专著中汲取教育智慧,从小故事中品味教育真谛,从闲书中感悟人生哲理,甚至读孩子们的书,以便更好地以儿童的方式贴近孩子的心灵,实施儿童化的教育。

我们更一起读书,着意于读书共同体的建设。成立养正读书会,支持全校教师一起共享共进;特设“书香”专项奖鼓励教师个人、小团体、家庭多读书;学校领导带头学习,中层以上干部考核的第一项内容就是看书多少;工会每月组织的文明组室评选将读书活动纳入考核重点;而“教师买书,学校买单”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教师“养正读书”活动的开展。“养正――团队读书,校本发展”因此成为学习型学校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使“读书场”的效应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使养正读书会的每个成员不停留在各自学习成果的简单相加上,我们更关注教师读书方向的引领与团队的“分享式阅读”。每学期寒暑假,我们都开展“教师同读一本书”活动,读后分年龄、分专题、分学科进行沙龙研讨。平时定期组织青年教师美文诵读、读书演讲活动等,通过“分享――交流――碰撞”,增大读书量,积累学习能量,提高学习能力,使团队学习的成效远大于个体学习之和,从而蓄积起强大的学习精神,塑造出充满特色的养正教师学习文化。

“立身以立学为主,立学以读书为主”,十年磨一剑,我们倾心于共享共进养正读书场的打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滋养底气,滋生灵气,提高软实力。学高为范,自觉修炼,追求卓越,“读书养正―安放文化―规划人生”也因此创生为一种新的教师生活标准。

三、个性管理,释放魅力,醉心于构造独特张扬的教育个性场

当前教师文化场的建设,普遍存在着趋同流俗现象,重视共性,缺乏个性,难以识别、认同与向往,这样,学校自然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打造个性鲜明的教师文化场,才能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成就。在个性化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教育更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提到陶行知先生,自然会想起他“四块糖的故事”;而回忆志摩先生的课,上课没有指定的课本,从来不按部就班,却能让他的学生“好像跟了他去遨游天上人间”一般……从他们身上,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独有的教育个性感染、影响着学生。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实施个性管理,将潜在于教师个性中的那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教育个性充分地弘扬,完美地释放,让它成为教育教学重要的资源。

我校,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曾孕育出钱伟长、王莘等许多大师级人物,这绝不是偶然!这与一批富有个性的教师密切相关。早年他们正是以自己鲜明的教育个性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智慧、情感、意志的发展,为学校积累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成功教育经验。在秉承中反思,在反思中借鉴吸纳,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同样可以为今天的教育服务。弘扬教师的教育个性,从生命的个体差异出发,来鼓励、支持教师成为创造活动中的自我,使他们能现实地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专业发展的有效资源,以教育者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醉心于独特张扬的教育个性场的构造,希望教育个性这种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力量释放魅力;所以学校管理者主动成为教师教育个性追寻的设计师、组织者、促进者,促使教师岗位练兵,“人尽其才”。

――多一点发现。我们相信每个教师都是一座金矿,真心实意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之对话,熟悉他们的教育个性素质,了解他们教育个性发展的需求,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人优势,帮助他们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引导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发掘、发展自己的教育个性。一是学习与反思并进。引导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筛选优秀经验,与自己个性整合,并进行理性概括放大,逐步建构自己的教育个性,进行角色定位,形象定位。二是行动与研究同步。帮助教师积极主动寻求自身教育个性的发展方向,对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审视与分析,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育个性渗透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中,让行动与研究同步,促进教育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三是规划与修正并行。帮助教师不断自我诊断,调整自我发展,不故步自封,不断突破自己,有效保证教育个性的活力。

――多一点引领。我们相信每个教师内心都有人生发展的梦想,着力通过设立目标一步步引领每一个教师为之努力。先“入格”,三年达标,通过“模仿―学习―借鉴”“做像一个教师”,逐步明晰自己形成和发展教育个性的方向;再“上格”,五年入门,通过“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做好一个教师”,努力提炼个性化教育经验,逐步走出别人的“影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然后“出格”,“修炼―内化―形成―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方面日臻完善,渐渐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并闪现出个性化的色彩,“做有个性的老师”,形成自己教育个性的理论化操作样式乃至理想模型,实现教育个性最大程度的发展。

――多一点机会。我们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把弘扬教师教育个性、形成教师个人风格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尽可能创设条件,为教师教育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每学年,学校都举办“钱穆杯”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或说课,或上课,或课件制作技能比赛等,组织教师锻炼坚实的基本功,促使苗子的形成。每学期定期组织各级各类的教学观摩活动和班集体管理展示活动,让每个教师在教育的大舞台演出一幕幕“创造剧”,以活动促进教育个性的形成、发展。学校还积极为骨干教师聘请校外名家作导师,按照“分析教学行为――概括教学策略――提升为教学风格”的思路,引领他们向“品牌教师”之路发展,并通过举办讲座、论文会、教育思想研讨会等形式推出品牌教师,促使教师登上新高峰。

释放魅力,追寻着那份“独特与创造”,工作着,成长着,美丽着,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享受成功的喜悦,荡小的教师因教育个性的熠熠生辉,实现自我的价值。

“养正”,校本化教师文化场的构建,对存在于场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施以一定的“力”和“能量”。她无形中凝聚着每个荡小教师的心,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境界,更成为一种使命与责任,体现在荡小员工的精神形象中。“养正”,日久弥坚,构筑起我们共同的发展愿景,形成共同信守的文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上一篇:最美的乡村教师 下一篇:“请让我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