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中古诗词教学教法的创新

时间:2022-06-20 05:24:40

浅论语文中古诗词教学教法的创新

一、注重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典诗词教学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诵读,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但是如何更好地诵读,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有的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的教师不停地让学生读,每读一次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评,要求许多学生不断评,评来评去评的兴趣全无;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会读,一遍一遍地领读,丝毫没有留给学生悟读的机会,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在读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确实要注重多读,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用通俗的语言叙事,一组可用议论性的语言阐述议论;指导一组学生用叙事语气读叙事部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学生用议论性语气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最后,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探究作者的情感,当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时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朗读,此时要求他们读出感情,便是水到渠成。又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密州出猎》后,可以安排学生齐读整首诗,然后留下思考问题:读出哪些诗句是写其“狂”的?能带有感情地读出来。这样,学生在齐读时便可以同时感悟重点语句,之后会很自然地读出来,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并能用相应的语气表达出来,以此再次加深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再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教师可以按照相应的顺序指导学生背诵,如教师根据需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提醒,本诗是以“春行”二字为线索的,先写的是春行之起点的句子是什么,接着写春行所见之动物是什么,再写春行所见之植物是什么,最后写春行之结点是什么。以此对本诗的顺序再做一次清晰的梳理,让学生感到思路更加清晰,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背诵。背诵起来非常简单,多数学生能达到当堂成诵。

二、注重诗意理解,感受诗句美感

理解诗意顾名思义就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但有别于文言文的翻译。重要的是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所表现的美。

如何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到美呢?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感,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千万不要简单地将诗歌翻译成白话文,解来解去,便舍弃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方法,以便引导学生感受到诗句的美:

1.入情入境,再次品析。

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运用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画的形式展现。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也可以有其他表现形式,如有两名学生是这样用舞蹈表达对《关雎》的理解的:暖暖的音乐从录音机中流出,间或几声水鸟的和鸣,一切是如此温馨祥和。一位少年迈着芭蕾舞步在音乐中舞蹈,他侧耳倾听水鸟的和鸣,眼里满是羡慕与深情。在远远的前方,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也在微风中踏着芭蕾舞步,她在劳动。音乐转向缠绵,少年变得略带忧伤,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终在远远的前方。音乐再转轻快,少年抱出了土琵琶,边弹边唱,少女露出阳光般的微笑,在惊喜中逐渐靠近,最后两人在微风中沿着溪边舞蹈。这时,音乐中适时地又传来几声水鸟的和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入情入境,他们真正理解了内涵,才得以表演得如此逼真。这样看来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诗歌,并且把握的是诗歌的精髓,再现的是诗歌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和形式保持了诗歌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2.巧抓诗眼重引导。

每篇文章都有文眼,诗歌也不例外,也有诗眼。每学一首诗就要抓住其诗眼,也就抓住诗的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就可用“别”字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的?让我们一起来细品。”此时学生会追随老师的问题快速探究,就会很快梳理思路,找到答案。又如教学崔颢的《黄鹤楼》时,教师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联都写了一个‘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导学生体味首联所叹之“楼空”,颔联所写之“天空”,颈联所绘之“洲空”,尾联所愁之“家空”,触摸作者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这样,这首诗围绕一“空”字,自然而然指引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以上从古诗词的诵读、品析两方面谈及了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也许语文中古诗词的教法还有很多,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沟通交流,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语料库驱动语言信息习得技术引发“马太效应”... 下一篇:从自拍门 (selfie) 看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