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时间:2022-10-14 03:16:14

浅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队伍,已成为新形势下时展的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从专业学习、氛围营造、创新思维、社会实践等几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方法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创新学习,从而将大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更好的转换为显在的创新能力,以下从几个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作为主体的大学生,首先应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众所周知,没有良好的基础,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要有必要的深度还应该有一定的广度。这就需要大学生把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文化背景等掌握的很清楚,其次,要对学科知识的结构有个合理的优化,这是因为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结构越合理,知识的质量越高,创新越容易,创造力也就越强。

除此之外,还应该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要掌握与本学科研究领域有关的相邻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一般理论知识,必须掌握一般学科中的普遍性常识性的知识,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这样的知识基础才可能满足创新的需要。最后,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洞察能力、系统分析能力,以及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2.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大学生专业培养方面,应该给大学生们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交流环境。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交流环境是创造力不断发育生长的沃土,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会自由地生长出不同的观点,才会不断地产生出差异性、多样性,生长出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也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大学生们才乐于思考、勤于想象、敢于批判。

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一些创新型实践和科技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让大学生负责某一方面的科技内容,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机会,这对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样可以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风,培养他们勇于拼搏和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善于综合知识、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学校要加强科技交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作科技进展或学科前沿报告,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定期组织科技活动,创造大学生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大学生经常与老师探讨问题、交流学术思想,让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大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积极,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同时锻炼他们的思维、组织和表达能力。

3.转变学生创新思维

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大学生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大学生,一般说来并不是知识的差距造成的,而往往是在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方面存在差距。

强化创新的意识,就是要求在方方面面都要注意,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只有有意识的进行活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思维方式包括多种要素,如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情感意志、思维习惯等,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大学生要有适应社会变革与创新的高水平思维。大学生强化创新意识,促进思维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尽量多地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和一些科技活动,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锻炼自己的思维。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对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强化创新意识和促进思维方式转变是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大学生“三助”与社会实践。助研、助教和助管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三助”和社会实践,在助研过程中既能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也能通过科研实践发现新问题、开发新思路;通过助教,可以培养自身的理论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在助管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还可以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文素质。

5.引导促进学生思想交流

举办大学生论坛,让大学生在辩论中产生问题意识,相互得到启发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和研读相关文献后,大都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资料,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也产生了一些或比较零散或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举办大学生论坛,让大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研讨,既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也能够使他们在辩论中得到启发。

6.搭建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

进行院企合作,搭建平台,创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条件。院企设立联合攻关课题,既能解决国家重点工程和工矿企业的实际问题,又使大学生培养得到项目和经费的保障;学校可以聘请一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长期在工程及管理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老师,与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和科技活动;共建科技和实践基地,院企共同协商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使培养的大学生真正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推动院企合作培养大学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雪梅;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9期

[2] 徐岩;华学成;;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3]陈春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大学生创业杂志;2011年31期

[4]张田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大学生杂志;2011年08期

[5]赖景明;何家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赵远文;陈福元;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邓刊林;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南昌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上一篇:“寒地黑土”城市品牌色彩形象规划 下一篇:关于高职高专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