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探究 6期

时间:2022-06-20 08:27:30

“小品”一词的由来

翻开报纸,经常可以看到“知识小品”“科学小品”“文学小品”等栏目。当代的小品,仅文学小品就分出很多的小支,如时事小品、历史小品、讽刺小品、科学小品等。除文学小品外,还有戏剧小品、电视小品等。

小品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人小品”等,它们很早就成为文学家族的一员。小品具有隽永而精辟的特点,其名称沿用至今,但所包含的意义又有所发展。

“小品”一词出自古老的佛教经典。佛经有全本和节本之分,全本称之为“大品”,“节本”称之为“小品”。如公元四世纪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密经》,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两种,其中二十七卷本称之为《大品般若经》,十卷本称之为《小品般若经》。

《世说新语・文学》中“殷中军读小品”句下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陈继儒《〈苏长公小品〉叙》云:“如欲选长公之集,宜拈其短而隽异者置前,其论、策、封事,多至数万言,为经生之所恒诵习者稍后之。如读佛藏者,先读《阿含小品》,而后徐及于五千四十八卷,未晚也。此读长公集法也。”(《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十一)又指出“短而隽异”是“小品”的特征,并提有《阿含小品》,也可见“小品”概念是由佛经移来的。这是晚明人最初的“小品”观,认为小品大体上指散文体,篇幅短小,隽永新异。文学中的“小品”,便是由此而来的。

小品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喜剧小品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它继承和发展了话剧、相声、二人转等剧目的优点。喜剧小品指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有简单故事情节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数人组合的短时间表演。它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幽默风趣,滑稽可笑;雅俗共赏,题材广泛;贴近生活,角度新颖;针砭时弊,内含哲理。

“作家”的古今意义

“作家”现在多指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但这一义项起初并不是“作家”的唯一意思,其实“作家”的含义还要丰富、有趣得多。

最早的“作家”指“管理家务”“治家理家”。《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写道:“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意思是请让我用治家来打比方向您说明。《晋书・食货志》载:“(汉)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意思是桓帝不能很好地治家,没有私蓄。

治家有方,要求之一就是要开源节流,所以“作家”也可引申为“节俭、节约、节省”。《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曾写有一姓金名钟的富翁,其家财万贯,但性至悭吝,平生常有五恨四愿,其中一恨是恨自己,“恨自家者,恨肚皮不会作家,一日不(吃)饭,就饿将起来”,即他埋怨自己的肚皮不知道节俭、节省,消化得太快,一天不吃就会饿。

明末小说《醋葫芦》第二十回中写道:“我来也终是老作家手段,见有人来,就闪过一边,已从墙穴内钻出。”在这里,“老作家”指贼中“老手”。

《封神演义》中“两家棋逢对手,将遇作家”,《再生缘》中“尔是岐黄老作家,太后娘娘犹治好,外边那个不争夸”,周立波《山乡巨变》中“宽秧田,窄菜园,老谢是个老作家,一定留了很宽的余步”中的“作家”,都应是“高手”“行家”的意思。

而在佛经中,“作家”指那些修行高、道行深的人,即“高人”,实与“高手”“行家”意同。《五灯会元・百丈惟政禅师》:“上行下学,未是作家。背楚投吴,方为达士。”

可见,“作家”虽有“行家里手”的意思,但是感彩区别明显,不同场合有其不同的理解。

古人的主要写作文体是诗,所以多用“诗人”来称呼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均是如此。从事其他文体创作的人,一般只称其为“作者”,如《文心雕龙・征圣第二》:“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

“作家”逐渐转化出“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这一义项,研究者一般认为始于唐朝。北宋李等人编纂《太平广记》曾引《卢氏杂说》:“唐宰相王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酬金)者,误叩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中也有“唐之盛时,称作家在选列者,大抵多秦晋之人也”(盛唐选出的作家以现在的陕西和山西人居多)的记载。

随着词语的丰富,词语表意的指向性要求更加明确,在使用过程中,“作家”的其他义项已逐渐被其他词语所取代,而“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这一义项就成为其现在唯一的含义了。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探究词语所蕴涵的古义,不仅便于人们了解古代文化,而且也不断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语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使汉语更加具有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上一篇:男孩的剑 5期 下一篇:科技前沿 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