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20 07:36:5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然而,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知之甚少。那么,有没有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呢?在此,我想谈谈我在这几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策略和一定要注意的事项。

一、科学的分组

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常见的分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异质分组较为常见,也较具实效性。因为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小组的学习资源相对均衡,同时能较好的发挥优秀学生在组内的作用,对学习困难学生有较大的帮助。另一种是把学生按照学习程度分成优良、中等、学习困难这些等级开展小组学习,这种分组方式常在分层教学时进行。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为自己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每个组长成了小老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互助的关系,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学习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而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四、恰当的评价

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即使是在小组的汇报时,有的教师也往往只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给予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表达的结果是小组整体合作努力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等。

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2.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人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4.认识合作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合作,才能做成更多的事。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个人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8.对合作学习的反思。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六、合作学习要注意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充当“管理者”、“咨询人”、 “顾问”和活动的参与者等角色,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的,要兼顾学生和教师的作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班级授课与合作学习的关系等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作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地坚持。只要我们不盲目追风,不轻言放弃,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有声有色,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彰显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谈 下一篇:浅谈拓展小学生海量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