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编写

时间:2022-06-20 07:29:02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不同于传统教案的地方就是它面向的是学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图。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先预习,在此基础上师生再进行交流讨论。但学案的编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本人将学案编写与使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供以参考。

一、学案的设计原则

1.1层次性原则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疑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能力的层次性;要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技能的规律,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成有序的、分层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1.2能力性原则

知识点的能力价值,既是知识点自身的内涵,也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开发的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能力价值,同一知识点也可开发出不同的能力价值。设计学案时应尽量开发知识点的能力价值,侧重能力培养。

1.3探索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造性,生物实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的实验多注重实验的验证,大都是“照方抓药”式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设计实验问题时,要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新内容,设计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他们亲身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1.4灵活性原则

根据不同手段、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条件,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灵活设计。即使对同一知识点,设计也可有多种形式,在考虑以上原则的同时,要尽量设计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新颖形式。

二、“学案”设计模式

经过外出学习,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生物组设计了如下“学案”教学模式:

2.1教材目标诠释(正确认识)。就是依据学生原由的认知水平、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确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求具体准确,要运用凝练的语言对本节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等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对结果的期待要明确,体现指导性。

2.2课前预习导学(轻松启航)。该环节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完成。教师课前根据课本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不要太难,能突出本节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并通过教师发给的“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基本知识要点部分。该环节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自学、探究能力,又能解决生物学科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课前预习导学这一教学环节中,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在下一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做到有的放矢。

2.3课前深入思考(激活思维)。在学生的自学基础上,对本节内容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设计出有难度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设计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在第一环节不能学会的,而且又是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对疑点进行记录,以便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带着问题学习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4课堂预习展示(讨论交流)。本环节在课堂上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是上一环节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升华。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教”的环节。在此环节中老师要针对第一环节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的教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教,因此所讲的内容必须是教材内容的重点,是学生自学中的疑点,凡是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坚决不讲。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老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让己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在渴望解释的心理状态下,明析事理,收到教与学的高效益。

2.5课堂展示提升(能力锻炼)。此环节是学案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自我展示和表现的部分。在课前,可各小组分配好任务,接到任务的小组在课堂上对习题进行展示讲解?,其他小组点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着力点。通过展示,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使其对知识点印象更深,不易遗忘。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6课后交流反思(总结反馈)。根据老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

三、学案的使用

3.1指导学生预习

学案在使用时一般是提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案的引领进行预习,把一些问题的答案整理到学案的相应位置上。如果在自学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或求教于老师。

3.2用于课堂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案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主线”,它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法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案中设置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作为教师课堂上精讲释疑的内容。

3.3组织复习

将若干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又可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有效地起到温故的作用。

上一篇: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之我见 下一篇: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