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时间:2022-06-20 06:21:41

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摘要:水稻虫害的防治方法按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农业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

关键词:水稻;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 水稻播种期和苗期害虫的防治

1.1农业防治

近年来水稻害虫发生与为害随着各地栽培制度的改变,栽培水平提高,品种的更换等变化,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地须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如尽量使栽培制度单一而集中,可减轻水稻螟虫的为害,铲除杂草、春耕深灌、平整土地、清理残株等,可减少越冬虫源,对螟虫、稻叶毛眼水萤(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水象甲、稻水蝇、稻象甲、稻根象甲、稻叶蝉、稻灰飞虱等害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选用高产、优质、抗虫水稻品种,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有效措施。

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栽培水平,科学用水,合理施肥,精耕细作等水稻保健栽培措施,使稻田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使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相协调,以增强水稻的抗性和补偿能力。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造成不利于害虫发生而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保健育秧,可提高对稻潜叶蝇、稻水蝇、稻水象甲等苗期害虫的抗性。合理施用氮肥,施足底肥,看苗施肥,配比适当,可减轻稻飞虱、叶蝉和螟虫的发生。科学管水,适时晒田,可控制潜叶蝇、稻水蝇、中纹大蚊、周斑水虻和隐脉水虻等苗期害虫的为害。

1.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以其快速、高效、经济、简便等特点而在综合治理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是综合治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要努力做到科学合理用药,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好的品种。积极推广应用新剂型杀虫剂,如水乳剂、水分散性剂、缓释剂等。

水稻种、苗期主要防治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摇蚊、稻水虻、蓟马、食根叶甲、稻水象甲、泥苞虫(石蛾)、中纹大蚊等。可根据当地害虫发生情况,以主要害虫为主,兼治次要害虫。用药种类和施药方法依害虫特点而定。对为害稻种子及幼根幼芽的食根叶甲、稻摇蚊、水虻、稻水蝇及检疫对象稻水象甲幼虫等,除排水晒田外,可撒毒沙或毒土防治。可选用5%甲拌磷粒剂3750~7500g/hm2加细沙150~225kg拌成毒沙均匀撒施。也可用水胺硫磷、呋喃丹等做成毒沙施用。对为害秧苗叶部又能带虫继续传入本田为害的苗期害虫,如稻潜叶蝇、蓟马等,可采用插秧前喷1次出嫁药,然后使秧苗带药下地,对本田初期秧苗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苗床蝼蛄为害较重时可撒毒土或毒饵诱杀。

2 水稻生长前期至孕穗期害虫的防治

这一阶段主要害虫有黏虫、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水稻螟虫、夜蛾类、蝽类等。可用有机磷、合成菊酯类常规喷雾防治。提倡使用氟铃脲、抑太保、Bt375/hm2加5%锐劲特悬液225mL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可达80%以上。如以防治二化螟为主,兼职其他害虫时可因地制宜选用下列药剂:每公顷用80%杀螟丹WP420~1500mL(25%杀螟双WP3000-3750)+50%杀螟松EC+40%乐果EC1:1混合1500~2250mL、18%杀虫双撒滴剂3750~4500mL等有条件时可使用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或迷向法诱杀。

3 孕穗至乳熟期害虫的防治

这阶段发生的主要害虫有水稻螟虫类、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稻螟蛉、稻蝗、稻苞虫,此时的化学防治,目的是保粒,保穗、保丰收。各地可根据害虫发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主要防治对象,找准目标害虫,兼治其他害虫。可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活合成菊酯类药剂常规喷雾活泼浇。化学防治时要搞好预报预测,有条件时测定经济阈值,以做到事半功倍。

4 诱杀和人工防治

对有趋光性的害虫,如夜蛾类、叶蝉类、多数螟虫类可在成虫盛发期,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双色灯等进行诱杀,诱到的虫体还可作家禽的饲料。对有些特殊习性或可利用人工防治的害虫,进行人工防治。如可于清晨用人工扫虫或滴油打落的方法防治稻负泥虫幼虫;利用稻螟蛉幼虫的假死性和老龄幼虫化蛹前折叶成苞并折断落水的习性,进行人工扫杀和捞出虫苞;用扫网在田边池塘等处网捕稻蝗成虫和若虫,网捕稻水蝇成虫,也可减少虫源。因为漂浮物和漂秧上常附有较多稻水蝇的卵和蛹,经暴晒使蝇蛹不能羽化而起到防治作用。

5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天敌是水稻害虫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稻田内天敌种类非常丰富,如捕食性的蜘蛛、螨类、草蛉、瓢虫、蝽类和寄生蜂、寄生蝇等。对这些天敌资源要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其他防治的关系。有些稻区可放鸭除虫,一举两得。

二是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有条件的地区,防治水稻害虫努力推广应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如使用10%多来保、复方Bt、46%特杀螟、1%灭虫清、64%螟虱星等。有资料报道用药量每公顷900~1200mL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

还可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提高防治效果。例每公顷用Bt375g加锐劲特225mL防治二化螟,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5%抑太保EC、5%氟铃脲EC等也可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三是利用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人工繁殖螟黄赤眼蜂成功地防治二化螟已有报道。要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评估和应用,拓展生物源农药及有益生物的开发利用等。

上一篇:马铃薯一级原种冬繁滴灌栽培技术 下一篇: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