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免疫应答研究

时间:2022-06-20 03:11:05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免疫应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共收治62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为4~30个月,平均年龄为(16.4±2.8)个月;每日排便次数为1~24次,平均(8.4±1.7)次。以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小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6~38个月,平均(18.6±4.7)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

①外周单个核细胞分离:在采集肝素抗凝血之后,加入等量的Ficoll分离液,离心20min,取上层血浆存入-70℃冰箱中保存。将中间层细胞吸出,以氯化钠溶液(0.9%)进行冲洗,离心10分钟,留细胞沉淀。②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集50μL肝素抗凝血,加入荧光标记体,然后混合均匀,于室温下避光30min,加入450μL溶血剂,混合均匀之后,静止20min,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③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检测:将TRIzol1mL加入外周血单个细胞沉淀,于室温条件下保存5min,加入氯仿200μL,剧烈摇晃20s,静止5min。取上层置入Eppendorf管,再加入异丙醇500μL,混合均匀,于室温条件下静止10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以乙醇(70%)洗一次,离心5min,在沉淀晾干后,加入3μLDEPC水,检测260nm与280nmA值。

1.3观察指标

以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轮状病毒基因型检测结果

观察组62例患儿的粪标本中的轮状病毒分型P型中P8型所占比例最高,为82.26%(51/62)(χ2=7.742,8.105,P<0.05),G分型中以G3所占比例最高,为79.03%(49/62),(χ2=7.085,11.3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CD19+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D4+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外周血单个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

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RNA表达水平在发病3d内明显升高(χ2=10.99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的IL-2、IL-4及IL-10水平无显著性变化(t=0.014,0.106,0.004,P>0.05)。

3讨论

观察组患儿的轮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为VP4与VP7,其中VP7为外壳糖蛋白,是主要中和抗原[4]。按照VP7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14个不同G型,临床常见性婴幼儿轮状病毒有G1、G2、G3及G4[5]。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G分型主要有G3,比例约占79.03%。VP4为另一种糖蛋白,可诱导中和抗体,常见类型主要有P4、P6及P8型[6]。该研究中,P分型主要以P8为主,比例约为82.26%。该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感染轮状病毒之后,外周血的主要淋巴细胞比例出现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CD19+细胞比例为(30.6±7.5)%,符合相关文献报道[9],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3±7.4)(P<0.05)。原因为,患儿在感染轮状病毒之后,免疫系统会经识别病原体来激活免疫反应,如产生特异抗体、激活T细胞等[7]。因为轮状病毒会首先对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造成侵犯,产生IgG、IgA及IgM三类抗体。这三类抗体抑制用作轮状病毒免疫应答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产生IgA抗体是重要特点[8]。血浆与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同患儿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每天排便次数5次以上、腹泻时间超过6d的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的IgA抗体的滴度更高。临床上关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特异性抗体的报道比较少,且因人种、地区、血样采集时间等不同,结论不同。研究指出[10],腹泻严重患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可能会有更多的轮状病毒增殖及感染,并且会对局部淋巴细胞造成刺激,引发免疫反应,进而引发更多IgA抗体。小儿的幼龄阶段会感染多次轮状病毒,前次严重腹泻者,可有效降低下一次病情程度。

综上所述,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病情严重者的IgA水平更高,能够对患儿再次感染轮状病毒进行有效抵抗。

作者:任晓兰 单位: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上一篇:数控机床电主轴动态性能测试分析 下一篇:数控机床加工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