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19 11:06:05

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理念,完善知识构造,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中,保障教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理念,完善知识构造,通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六年级的特殊性,老师可以先出示学习目标,在学生了解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后,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目标主要包括技能、知识、方法、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年段的知识传输,还必须做好知识梳理、补缺查漏工作,在进行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对生活、学习、人生持有正确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态度、情感,在数学教学时,老师必须舍得花时间去实践、探索,并且积极参与到知识构造中。也只有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让价值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不至于成为空话。

二、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作为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它是推动学习成绩的源泉,甚至影响学习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做到因势利导,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过程中,保障教学成绩。

1.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学习圆锥、圆柱体积时,老师会拿出两组圆锥、圆柱教具,并且都是等高等底,然后再让学生往里面装沙子。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热情。从实验结果来看,有时三次装不满,有时装不完,有时刚好。从整体来看,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明显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并且让课堂氛围进入高潮。此时,趁着学习热情,对圆锥、圆柱的高与底进行比较,就能快速明确圆锥与圆柱之间的潜在关系。同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也被激发出来。

2.认识学习规律

严谨性、抽象性作为数学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推理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掌握数学知识已有规律与知识特征的同时,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发现规律,这样就能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以小组为单位,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作为现代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小组长,一旦学生遇见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就能得出结果,在讨论到一定程度后再给出结果进行小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增进学生交流的机会,还能吸收他人的优点,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小组在发表意见时,也会更加主动地组织、倾听、思考、应用新旧知识,让其处于兴奋的状态中,提高课堂密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复习阶段的遗忘点多作为阻碍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的重点。因此,在现代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活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经验,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学习难点、弱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归类、综合,从而明确相关工作的开展。在复习中,老师应该适当放权,在学生参与、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组织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的过程中,通过概括联系、区别与意义,让其生成有效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习经历了厚、薄、厚的历程,所以在复习课中必须拿捏有度,做好知识拓展与延伸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整合授课练习与练习特征,转换角度,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这也是展现数学灵活性、综合性、发展性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很适用。

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21世纪,面对升学压力和学校、家长的期望,基础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对于这类学生,老师不仅要给予关心、关爱,要让其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信念,这样才能不断战胜学习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将主动权给学生,通过建立起和谐稳定的沟通关系,从根本上推动学生发展。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为了将艺术落到实处,老师必须做好基本功,加强自身学习。对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老师必须整合实际情况,将知识内化成能力。

参考文献:

谭仕禄.浅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2013(44).

作者简介:陆代科,男1974年10月出生,电大本科在读,就职学校: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上一篇: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下一篇:《品德与社会》中历史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