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理论进展与中国对策

时间:2022-06-19 10:39:24

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理论进展与中国对策

摘 要:本文对国外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要使中国下一步的金融发展起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使全体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作用,就必须不断放松金融管制,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力求建立“普惠式”的金融体系;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大力促进金融业的竞争;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机构,促进小额信贷发展;加快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不断降低金融体系的成本;加大金融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力度等。

关键词:金融发展;收入分配;理论;对策

Abstract: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how financial development improves income distribution oversea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 It concludes that we should loosen financial regulations,and lower market anticipation level to ensure the whole society can take advantage of economy development;open the financial market to higher degree,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on;accelerat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build up a financial system which facilitates SMEs financing; develop micro-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icro loans; develop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inancial areas,in order to lower financial cost;develop the financial industry support 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etc.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income distribution,theory,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1-0003-0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收入分配失衡状况也日益突显。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金融发展存在问题也是原因之一。这是因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金融改革及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金融资产大幅增长,金融机构的种类及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金融体制的改革相较于其他领域的改革是滞后的,特别是在金融改革过程中较注重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增长的功能,而在充分发挥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公平(例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地区差距及城乡差距等)、使全体人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功能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的金融改革,以形成“普惠式”的金融体系,从而使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对国外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发展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国外理论新进展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学者开始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改善收入分配及减缓贫困等问题,并建立了许多理论模型。其主流观点大都认为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服从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即金融发展最终能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一研究纠正了以往过于注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倾向,为一国如何通过加快金融发展以改善收入分配及减缓贫困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外许多学者又在金融发展如何有效地改善收入分配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迪性的观点,主要包括:

(一)通过发展小额信贷来改善收入分配

直接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状态的金融创新是小额信贷。按照国际通行定义,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服务于贫困人口、无担保、无抵押。总之,小额信贷是一种以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以减缓贫困为目的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它既是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又是扶贫方式的一种创新。皮施克(Pischke,2002)认为:小额信贷的创新在于以现金流为基础,并提供了改善收入分配的一种新途径。他指出,在以资产为基础的传统借贷中,贷款额度与担保物的价值相关。这意味着:有产者才能得到信贷,而没有资产者得不到信贷。这就限制了没有资产者的收入增长。而在以现金流为基础的借贷中,贷款额度以借款者借款周期中预期经营可得到的现金流为基础。这一方式能够使那些收入水平较低,没有什么实物资产或很少实物资产,但有良好经营观念及可靠的未来现金流的借款者获得信贷支持,这就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从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

小额信贷的代表项目,是孟加拉国的・尤努斯教授于1976年创办的专门向农村低收入者或穷人提供贷款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格莱珉在孟加拉语中意指“乡村的”)。・尤努斯曾认为,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不仅仅只是改变穷人的生存状态,而且会改善穷人的精神状况,从而促进个人发展。因致力于为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以消除穷困,尤努斯于2006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二)通过利率市场化来改善收入分配并降低贫困率

卡尔、德米尔居奇和莫尔迪赫(Cull、Demirgü?-

Kunt和Morduch,2008)指出,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有利于收入分配并降低贫困率的。这是因为:由于小额信贷机构为低收入者或以家庭为基础的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需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因此,只有贷款利率提高到足以弥补业务成本和风险成本,才能使小额信贷机构具有相应的资本盈利率以吸引逐利资本而不仅仅是依靠慈善捐助的不断加入而维持生存,只有这样,小额信贷机构才能持续地向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而对力求摆脱贫困的穷人而言,“金融服务的可持续获得比金融服务的价格更重要”,这意味着,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实际上对穷人是有利的。相反,如果金融的价格(利率)过低,则为低收入阶层或穷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就会因为无法覆盖运作成本而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这样,“为穷人提供融资服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总之,根据卡尔等人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现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并降低贫困率。

(三)实现“金融宽化”及建立“普惠金融”体系以改善收入分配

德米尔居奇、布吉尼翁和克莱因(Demirgü?-Kunt、Bourguignon和Klein,2008)等人在“金融深化”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宽化”及“普惠金融”等新概念,并提出降低金融的进入门槛以及建立为全民化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应是一国金融发展的目标。“普惠金融”的含义是金融发展应该通过降低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以创造平等的经济机会,有利于人们凭借才能而不是父母的财富或关系获得融资机会,从而帮助那些缺乏财富,只能依靠自己的才智和努力的人去创造财富。这显然是对“金融深化”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因此,根据“金融宽化”的基本思想,金融发展要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就应该通过改革不断降低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使更多的人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四)通过取消金融管制来改善收入分配

班纳吉和纽曼(Banerjee和Newman,1993)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即:取消金融管制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他们认为,由于穷人缺乏抵押品,而且相对于银行贷款的固定成本来说,穷人因收入水平低而融资条件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金融管制实际上将进一步限制穷人的融资机会,这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因而,放松金融管制(如降低抵押品要求及融资限制等)将增加他们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帮助穷人创造机会。

贝克、莱文和列夫科夫(Beck、Levine和Levkov,2007)等人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减少金融管制能起到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这意味着,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有利于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限制竞争则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德米尔居奇和莱文(2008)发现,美国各州取消对银行开设分支机构管制以后,出现了三个情况:(1)由于银行合并,增加了银行的平均规模;(2)银行规模效率的提高导致存贷利差减少;(3)提高了个人收入的平均增长幅度。可见,取消金融管制既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又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

(五)通过对中小企业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提供金融服务来改善收入分配

德米尔居奇、贝克和赫纳汉(Demirgü?-Kunt、Beck和Honohan,2008)认为,要真正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对中小企业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提供融资可能比直接给穷人提供信贷更有效。他们还强调,中小企业既是一个国家潜在活力的表现,也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重要组织。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因而有利于刺激工资水平的提高。如果中小企业受到金融体系的信贷歧视,那么该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收入的分配也会失衡。事实上,小企业对金融发展更为敏感,在企业成立之初,小企业更加需要创业资本,而且当金融体系脆弱或资金紧张时,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难度远远大于大企业。因此,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无论是对刺激经济增长,还是改善收入分配都至关重要。德米尔居奇和莱文(2008)等人也认为,如果一国的金融体系能够为较有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中低收入者提供融资、并使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企业家创造机会,则将有利于降低该国的贫困率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六)通过帮助穷人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改善收入分配

格雷戈里奥(Gregorio,1996)、库利和史密斯(Cooley和Smith,1998)、格雷戈里奥和金(Gregorio和Kim,2000)及克雷布斯(Krebs,2003)等人认为,金融发展可以为穷孩子提供贷款以帮助其接受教育,从而能掌握知识并由此提高个人的技能及能力,这不但可以提高其创造或获得更多收入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及改善收入分配状况。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政府或政治因素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毛雷尔和哈伯(Maurer和Haber,2003)特别指出,在利益集团势力过大的国家,由于金融政策的选择往往是增进高收入者的福利而牺牲低收入者及中产阶级的利益,收入分配状况也将趋于恶化。因此,他们认为,金融发展要有效地改善收入分配及减缓贫困,还需要与政治改革结合起来,等等。

二、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中国的选择

国内学术界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才开始探讨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而且,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不同,国内大部分研究成果的结论是:中国的金融发展不但没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反而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这一结论值得我们深思。当然,导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并不只是由于金融体系的问题造成的。但无论如何,要使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发挥缓解穷困及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功能,中国就必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

通过借鉴国外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现实,我们认为,要使金融体系能够发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功能,就必须通过加快金融的“深化”及“宽化”来改善市场运行机制以使低收入者能更好地从事经营活动致富,使其偿债能力不断上升,并通过强化市场的自由进出及公平竞争(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低收入者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从而全面解决贫困问题。总之,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真正的突破:

第一,适度放松金融管制,降低市场主体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保障社会每个经济主体金融权利的平等,形成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让所有人自由进入金融市场,这是一国金融体系能够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前提。为此,政府监管部门应不断放松金融管制,降低市场主体进入金融市场的门槛,构建服务型金融体系。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要特别注重降低低收入阶层的贷款门槛,使弱势群体能够获得进入金融体系的机会。

第二,力求建立“普惠式”的金融体系。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在西部偏远地区,由于金融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要解决我国城乡收入、地区收入差距,就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以建立“普惠式”的金融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及西部金融体系,以加快农村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及地区差距。

第三,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大力促进金融业的竞争。通过金融开放,让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特别是进入中国的农村地区,从而有利于增加中国农村的金融服务供给。同时,加大金融开放力度也有助于促使中国金融业不断提高效率,进而降低中国的利差水平或融资成本,使金融业能以较低的成本为中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此外,要使金融发展能更好地改善收入分配并减缓贫困,中国还要不断完善金融业持续经营的盈利模式,实现金融业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构建以市场化和多元化为特征的竞争性的金融体系,这些都有利于在竞争压力下不断扩大金融覆盖面,并更多地为中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

第四,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市场机制的角度来看,只有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才有利于低收入者获得可持续的金融服务。这是因为: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为中低收入者或以家庭为基础的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增加人们(包括中低收入者)的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改善中国的收入分配。

第五,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金融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对于解决就业及缓解贫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导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一方面要引导现有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则应该在健全法治和金融监管的基础上,适度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允许建立大量的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

第六,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机构,促进小额信贷发展。微型金融机构及小额信贷能够直接为中小企业及有可能成为创业者的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能够扩大金融体系的覆盖面,拓展金融服务的宽度,这对于扩大就业及减少贫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可借鉴“格莱珉银行”模式,制订相对宽松的政策,刺激小额信贷机构积极地为那些有可能成为创业者的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并针对小额信贷的对象群体、用途和周期等特征设计相应的运作机制和服务模式。

第七,加快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不断降低金融体系的成本。从长远来看,要使金融服务惠及低收入者,同时又能保证金融机构的持续经营,就必须加快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降低金融体系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使更多的低收入者能够获得金融服务并从中获益。

第八,扩大金融业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支持力度,增加低收入者进入金融体系的资本,并从金融服务中受益,这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及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的是,在促进金融发展以改善收入分配方面,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低收入者进入金融市场的资本和机会,从而使低收入者获得金融体系提供的服务及收益。

参考文献:

[1]江春,许立成.制度安排、金融发展与社会公平[J].金融研究,2007,(6).

[2]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

[3]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6,(2).

[4]梁达.努力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J].金融与经济,2010,(12).

[5]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05,(2).

[6]Aghion,P.and Bolton,P.1997.A Theory of Trickle-

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Apr.vol.64,No.219,151-172.

[7]Beck,T.,Demirgü?-Kunt,A..Laeven L.and Marsim-

ovic V.2004.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Obstacl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204.

[8]Demirgü?-Kunt,A.,and Levine,R.2008.Finance and Economic Opportunity.The 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468.Risk Shar.

[9]Demirgü?-Kunt,A.,and Levine,R.2008.Finance, Fi-

nancial Sector Policies,and Long-Run Growth.The 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469.

上一篇:后发优势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下一篇: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