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6-19 08:41:06

浅谈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我们应当以分组原则、团队建设原则和人人参与原则等作为改善小组合作教学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优选教学内容、及时指导学生以及注重形成性评价等。要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实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是关键。

关键词:小组合作 问题 策略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但随着教学的深人,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1.合作探究贬值化。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而寻求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然而,许多教师在不顾问题难易程度,不看学生能力如何,不去创设学习氛围,拈来便用,当成了“包装”课堂的一种手段,使合作探究贬值。

2.小组讨论形式化。合作探究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合作过频,就会适得其反,且流于形式。

3.探究过程表面化。小组学习常常成为部分学生的一言堂,也有部分小组为了获取高分,往往由优等生代替学困生完成任务。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原则

1.分组原则。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是组间水平相近,组员各有差异,自愿组合。小组水平相近才有竞争,组员组织能力各有差异的才能互补。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太少不利于合作,太多又难以合作。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的开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团队建设原则。通过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声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小组都应是团结合作的集体,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集体里大家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3.人人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难以发挥。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4.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教学,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

1.优选教学内容。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人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

2.及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3.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内容包括下面四项: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小组活动的方式方法;小组活动情况的汇报水平;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包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竞赛或测验成绩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

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任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授受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学生,激发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条:

1.组织学生形成有益的竞争机制。

2.精心准备每一节内容,提出学生要讨论的能解决本节问题的、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形成学案,在预习时发下去,供学生参考,这是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不会的形成新问题,留待讨论。

3.准备每节课的验收题2―3个基本问题。

4.准备满分卷。

5.准备单元过关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不管是在教师观念、师生关系上,还是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管理上,都为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参与式教学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如何做到“少...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