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探讨

时间:2022-06-19 06:15:01

强化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探讨

摘要:文明素养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目前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现象,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文明素养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29-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文明素养缺失现象时有耳闻。高职学生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到底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文围绕高职学生文明素养问题略作探讨。

1 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从主流上看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然而不容否认,在现阶段部分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文明素养缺失的问题还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1人文修养不足、缺乏文明礼仪等基础常识

部分学生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我行我素,缺乏文明礼仪的基本常识。例如坐车抢座位,就餐挤位置,教室内接听手机、高声喧哗,人际交往中语言粗俗、行为不雅,公共场所言行粗鲁、乱扔垃圾、奇装异服,男女交往过分亲昵、举止不雅等行为比比皆是,实在有伤大雅。

1.2个性心理品质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强、易受外界影响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过去的学生生涯中并不成功,而面对将来的就业相对于本科生来说也是困难重重,他们心理负担是很重。常常都会产生苦闷、失落、自卑、抑郁等情绪直接会导致逆反报复和绝望。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从小在父母创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模式不能很快很好地适应,因而感到迷惘,从而产生对社会交际的抗拒,甚至恐惧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在集体生活中常因小事发生摩擦,斤斤计较,不懂得宽容别人,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爱心和感恩情怀。自我封闭、自卑心理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得不到及时疏导,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意志力不强。越挫折越怕挫折、越怕挫折越无法面对挫折、越无法面对挫折就越挫折;越孤独越怕孤独、越怕孤独越无法面对孤独、越无法面对孤独就越孤独。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逃避,长期沉迷于游戏、谈恋爱、虚拟的网络世界,极易受外界的影响。

1.3认识分辨能力弱,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偏差、扭曲

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多不同的观念,它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由于受商品大潮的冲击,一些人唯利是图,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青年人的猎奇心理、模仿心理等从影视书刊到网络都充斥着大量许多坏人心智的东西。同时国外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有害的意识也或多或少的影响着高职学生。现在的年轻人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心理、都很严重,有些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追求所谓的“潇洒”,比如追求超前消费,把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从而导致言行失范、消费大手大脚、追求个性,传统道德滑坡等不良现象的存在。

1.4法纪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缺乏

部分学生逆反心理强,对学校的管理抵触情绪较大,无视学校的管理,自由散漫。经常出现夜不归宿、通宵上网、打架斗殴、破坏公共设施等现象。

1.5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低

大多数高职学生录取分数较低,文化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存在失落心理,对所处现状不满,对自身缺乏信心,失去学习动力,自暴自弃,

得过且过。所以迟到、旷课、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考试作弊等现象比比皆是。

2 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原因

2.1学生的主观原因

由于高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部分学生缺乏基础文明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对提高文明素养的认识不到位,甚至错误的认为进高职院校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其它都是次要的,那些都是小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才是社会需求的人才。

2.2社会环境原因

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

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物质的、金钱的、精神的、文化的诱惑较多,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和思想意识要经历一场革命。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现象渗透到校园,高职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有局限性,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盲目地接受和模仿各种不文明的言行和生活观念,造成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不健康网页和大众传媒中不健康节目的误导,使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学校四周网吧比比皆是,为学生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因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的学生群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即所谓近墨者黑,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在学生中流行。

2.3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习基础与文明素质较差,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气氛、教育方式、父母的情绪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家长对孩子的百般宠爱是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关键因素;家长不良的嗜好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家长不合,关系紧张,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理自卑,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增强,是导致孩子认识扭曲言行失范的主要原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在金钱上满足了孩子,但忽视和放松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2.4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处于建设发展的时期,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活动场所、校园文化氛围、师资力量、教育管理体系等软硬件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部分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认为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重授技轻育才,甚至把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原因单一地归结在生源素质差等主观原因上。自身不注重仪表端庄和言谈举止的文明,不能以身示范,对学生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学生辅导员多为聘用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还不完全成熟,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具体工作中方法不多,措施不力,注重约束管理,忽视教育引导,不能将教育和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3 提高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教育路径的选择

文明素养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思想面貌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高职学生文明素养水平。

要提高高职学生精神文明素养,就笔者看来不仅要依靠社会制度的改进和完善,社会风气的净化等客观条件,还要做好学生工作。

3.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自发产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长期培养和修养。首先要学生加强学习,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孔子曰“哀莫大于心死”,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的就像没有了灵魂。其次,要投入社会实践,深入实践才能有真切感受,看到自身的不足。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觉性,只有严格自律,才能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只有把教育和管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凸显教育成效利用新生军训、主题班会等活动,解读制度与文明规范,明确要求,增强学生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行动有规矩,做事有准则。同时要制定严格执行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寓教于管,加强检查和考核评比,树立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自尊性和自觉意识,使学生文明素养在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控下不断得到提高。

3.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

健康、文明、有序、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有利于学生克服自身的不文明习惯。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体设施、文化景点的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文明素养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增强自我约束力。学校积极开展报告会、学术讲座、辩论赛、音乐欣赏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3.3学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理念

现今,高职学生中存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的生活很无奈”的心理,加上不良网络文化对学生的毒害,面对这些新问题、新课题,教师过去的经验显然已经不足以应对,简单说教、强行灌输,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教育者的工作不是仅仅去阻止,而应该去疏导,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我们一方面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其思想道德问题发生的个体、家庭和社会原因,另一方面要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干预,从而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使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依托。把那些思想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自觉行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做到情趣美、谈吐美和仪表美。

3.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文明素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理念,既要遵循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要突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充分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全面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因此,教育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形式灵活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使基本的文明礼仪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3.5加强师德建设,以教职工表率影响学生

《礼记》中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可见教育者在学生发展,尤其是学生的精神塑造中有重要作用。教职工在教学、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他的文明素养,这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应自觉树立育人的观念,要落实“育人”的职责,自觉把育人的责任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和行动中,真正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优良的工作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优雅的个人行为、文明的言行举止和人格的感召力来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

3.6完善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快速发展,但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由中专校改制而来,与本科院校相比德育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社会发展和变化,高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日渐增加,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极为紧迫。为此,要从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入手,建立以党委决策领导,职能部门督查落实,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

提高高职生文明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要齐抓共管,需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落实各种切实有效的对策,提高高职学生的文明素养,必会增强高职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满足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在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拥有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周紫玲.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07(4).

[2]李明达.对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2).

[3]袁革. 社交礼仪与口才[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6.

[4]王荣德.教师人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

[5]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语文教学重在有法 下一篇:历奇教育视角下教学话语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