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分析在小说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19 05:22:29

浅析心理分析在小说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心理活动是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许多文坛大家莫不青眼有加,而中国古代小说家对人物心理刻画多进行间接的动态表现。

关键词:性格;情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15-01

文学即人学。文学要表现人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的某些心理特征。但小说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出的果实,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比如在刻画人物时,中国古典小说常常是结合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与西方小说注重浓墨重彩地描摹人物的心理不同,也与中国有些现当代小说强调挖掘人物的潜意识不同。这种含而不露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就使我们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实践也证明,这种心理分析对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条解读小说的终南捷径。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谈谈心理分析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一、心理分析在分析人物性格中的应用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真实而艺术地再现生活,其中的人物也会从文字中获得生命,拥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能影响人物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因此,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我让同学们就课文内容提问题时,有位细心的同学问:“课文中提到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却答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相同的问题,黛玉的回答为什么前后自相矛盾?”这问题刚好问到我想讲的一个教学点,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就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原因。 “你倒是很通人情世故嘛!”我的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那么,这一细节说明黛玉是怎样一个人呢?”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说明黛玉多疑心细”。“说明她敏感”。“说明她自尊”。“说明她三思而行”。“说明黛玉对进贾府存有畏惧心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借助黛玉自身的语言描写,我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使同学们不仅理解了人物看似矛盾的言语,领悟到作者的独具匠心,而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水到渠成。

二、心理分析在诠释情节设置中的应用

曲折动人的情节不但引人入胜,而且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现。小说大家无不注重情节的设置,努力使情节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其中的一个秘诀便是用人物心理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既巧妙又自然,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小说情节设置的妙处。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学过半,我问学生:“周瑜大会群英这出戏,传统的看法认为它的作用是为周瑜酒醉和蒋干同榻而眠做准备,同时还具有强堵蒋干之口,让他无法说降的意图。联系小说的标题‘群英会蒋干中计’,如果仅仅是这样,矛盾就产生了:蒋干中计也不是在群英会上!教材编者何出此言?看来,周瑜大会群英还另有深意。同学们讨论一下:蒋干在群英会上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周瑜是否尽在掌握?”同学们讨论了几分钟,毫无结果。我又启发说:“大敌当前,自己五万人马对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周瑜却显得胸有成竹。蒋干会怎么想?劝降开口不得时,他会不会往别处动脑筋?”同学们认真思考起来,然后有同学试探着回答:“是不是蒋干在劝降未果后,开始怀疑东吴隐藏着重大军事机密。”我非常高兴但又不动声色,仍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呢”?“应该是。”又有几个同学说。“很好!这样,周瑜种种得意忘形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周瑜巡视军营,炫耀所谓军威,蒋干会怎么想?”有学生立刻说:“蒋干来自号称八十三万大军的曹营,必不信仓促凑起来的五万军队的军威,他只会怀疑周瑜为什么这样兴奋。”“再然后周瑜舞剑作歌,显示备受东吴信任,简直得意忘形。蒋干又会怎么想?”又有同学回答说:“东吴对破曹显得胸有成竹,定使蒋干断定暗藏玄机”。“联系到劝降不得,蒋干会怎么想?”我步步紧逼。一生答道:“蒋干想刺探东吴军事机密,来弥补劝降未果的过失”。“对!”我接着总结:“蒋干带着如此心态,偷阅逼真的书信,听着周瑜的梦话提示,窥视所谓的江北人的活动,自然深信不疑,从而使‘盗书’瓜熟蒂落。可以说,周瑜的计划严密周详,故意把得意忘形做到忘乎所以,形成破绽,诱导蒋干怀疑。只要蒋干怀疑了,按正常的思维去做事,就不能不一步步迈入其圈套。所以,正是由于蒋干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使得整个情节既环环相扣,又天衣无缝。”看到同学们一副副恍然大悟的神情,我暗自庆幸教学中使用了心理分析,没有辱没计谋集大成之《三国演义》。接着,林冲不但没有遭到陷害,反而觅得“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能寻几贯盘缠的美差。在这里,我又问同学们:“林冲也曾疑心:‘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去了,为什么?”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是李小二劝他休要疑心。”我又问:“李小二前面不是告诉林冲有人要害他吗?这里为什么又讲出自相矛盾的话?”同学们经过讨论,终于悟出。一位同学说:“李小二心生后悔,对自己的多事之言满含内疚。所以当林冲被安排到大军草料场管事时,他又极力劝林冲不要多疑,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他的发言马上引来同学们一阵掌声。“你有依据吗?”我问。这位同学说:“有,比如林冲寻仇第二天未果,‘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试想,李小二听恩公这样讲,心中自然不是滋味。又比如‘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折腾了恩公好几天,没有任何结果,换上我也会后悔自己的推测是多事害人。”“非常好,”我总结说:“这样,李小二的心理活动又促使气氛暂时缓和下来,其实气氛的紧张程度却在深层次继续积攒,随时可能风雨骤至、一泻千里,从而为即将到来的林冲亲闻好友陆谦的阴谋而手刃之的高潮营造氛围,可见,李小二的心理活动直接控制着小说气氛由紧张到平缓直至最后仇人相见的刀光剑影。”课后,有同学说:“原本只看到《水浒传》的打打杀杀,没想到竟也藏着许多匠心独运、令人拍案叫绝的东西”。

总之,心理活动是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许多文坛大家莫不青眼有加,而中国古代小说家对人物心理刻画多进行间接的动态表现。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一定要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心理活动,带领学生去充分感受、认识、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和作品通过这些人物所反映的某些社会生活的本质,增加间接人生体验,领悟优秀小说家的匠心独运,从而借助心理分析释放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光芒来!

上一篇:初中生物有效课堂研究 下一篇:关于新课程物理习题教学中降低认知负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