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婴儿并发症护理策略探究论文

时间:2022-06-19 05:03:16

危重新生婴儿并发症护理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并发症的护理经验,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方法44例危重新生儿经周围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对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44例危重新生儿中,除1例死于呼吸衰竭外,43例顺利完成治疗,患儿每日体重增加15.17±5.25g。治愈39例,好转4例。结论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是危重新生儿康复的基础,良好的护理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婴儿新生疾病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并发症护理

随着临床营养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及肠外营养液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以周围静脉为主。新生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或由于某些严重疾病的影响,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而处于营养不良的危险中,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我院儿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44例危重新生儿经周围静脉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并对出现的表浅静脉炎、高血糖、低血糖等并发症,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4例新生儿,男26例,女18例,出生日龄0~11天,孕29+5~40+6周,出生体重1050~3650g;其中出生时重度窒息4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1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3例,肺透明膜病2例,硬肿症4例,早产适于胎龄儿23例。开始静脉营养的日龄2~11天,使用周围静脉营养时间2~25天,平均9天。

1.2方法

采用4.5~5.5号头皮针或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取头皮或四肢周围静脉作为输液通道,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为一组溶液,用输液微量泵在24h内均匀输入。

二、结果

2.1治疗结果

治愈39例,好转4例。患儿体重每天增长15.17±5.25g。1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仅使用胃肠外营养治疗2天便死于呼吸衰竭。

2.2并发症

在44例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疗法中,出现的并发症有:表浅静脉炎3例,高血糖症1例,低血糖症2例,经及时落实各项预防和控制的护理措施,患儿症状改善。

三、并发症护理

3.1表浅静脉炎

静脉炎是限制周围静脉营养应用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皮肤发红、局部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护理措施有:①穿刺局部皮肤严格消毒,普通钢针穿刺输注时常规24h更换输注部位,输液器应每天更换。②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使用灭菌透气的透明膜粘贴敷料固定穿刺针,每3天更换1次,更换时要使用含有效碘0.3%的茂康碘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燥后贴上透明膜,留置针一般保留1周左右[2]。③在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营养液现配现用,如暂时未用,应放在4℃的冰箱保存,输入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④保证营养液的单通道输入,或将所需药物通过三通管于接近患儿血管处输入,避免与药物过多混合;禁止在营养液输入通道进行采血,输入其他药物等,以防止发生细菌污染、栓塞等。⑤穿刺部位皮肤出现渗出、红肿时,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至红肿消退;每4h测量体温1次,一旦患儿发热、发生静脉炎,应留取余液作细菌学检查。

3.2高血糖症

本组发生1例高血糖症,测血糖为16.5mmol/L,患儿表现为嗜睡、尿量增加。考虑为早产儿糖耐受能力差,输入的静脉营养液葡萄糖浓度过高,输注速度过快而引起。经调整葡萄糖浓度,减慢输入速度,使用适量胰岛素等处理后血糖下降至4.5mmol/L。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护理措施有:①精确计算营养液的量,含糖浓度不宜过高,足月儿勿超过12%,早产儿≤10%;②静脉营养液要持续24h均匀输入,用微量注射泵控制速度、勿过快或过慢。早产儿输入葡萄糖的速度为4~6mg/kg·min-1,足月儿输入葡萄糖的速度为6~8mg/kg·min-1[3]。③输入营养液最初的1~3天,每天测血糖2次,血糖平稳后改每天测血糖1次。④根据血糖测定结果,使用适量胰岛素,抽吸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⑤详细记录出入量,尤其注意尿量变化。

3.3低血糖症

本组发生2例低血糖症,均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糖分别为1.9mmol/L及2.2mmol/L,患儿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反应差、不哭。经及时调整葡萄糖输注量及输入速度等处理后,2例患儿血糖恢复正常。其预防和控制的护理措施有:①做好输液巡视,每30min~1h观察并记录输液情况,避免因注射针头阻塞、输液导管反折、输注部位渗漏、水肿等因素造成营养液输入突然中断或输注速度减慢而导致血糖降低。②输液过程中不可人为中断营养液的输注,停用营养液时应逐渐减少用量而不要骤停。

总之,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是治疗危重新生儿营养及代谢支持的安全有效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到加强输液巡视、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做好各项临床监测,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特别应加强对早产儿的观察与监控,确保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顺利完成,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群英,张红霞.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32-33.

[2]丁晓燕.42例危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45-50.

[3]文梦灵,陈华丽,李燕,等.新生儿胃肠道外营养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4(2):29-30.

上一篇:商务局上半年工作规划 下一篇:中学教师关于创优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