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反思

时间:2022-06-19 12:45:17

中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反思

一、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准学生兴趣点,以点带面地推动学生的阅读。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同学们热爱读书。例如:利用班会课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会,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捐献图书,在班里设一个图书角,在墙壁上悬挂读书格言,每个同学制作小书签,等等,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热爱读书。

三、四年级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课堂上老师在开展各种有益的读书活动时,要注意多鼓励学生,给予肯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以此来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各种方法,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非常重要。

1. 粗读法。

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孩子随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感到新鲜好奇,又迷惑不解。所以,我就引导他们购买了南方分级阅读丛书。我在引导学生读这套书时,先让他们欣赏封面,以及对作者的了解,对目录、内容提要的了解来浏览全书,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这就是粗读法,也叫速读法。其实,我们在上课时,在分析文章前总习惯让学生浏览课文一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时我们用到的就是这一种粗读法。我们要把课内的引申到课外去。

2. 精读法。

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我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精读文章时要利用工具书查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并注音、注释,扫清字词障碍。三年级刚从二年级升上来,对他们的要求我不敢很高,怕孩子们有畏惧感,所以我一般要求三年级在一边精读文章时,一边要求划出精彩部分,划出好句子,圈出好词语。而面对四年级的孩子,我除了要求他们边读边划出好句和精彩的部分时,还要求他们写批注,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其实这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另一种读书方法――批注法。

3. 批注法。

批注法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认为写得好的句与段进行圈点,在字行间释词释义,予以批注,写上一两句对该段的理解和评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写作的技巧。

三、借力家长,为中年级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经过调查,大多数家长没有跟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原因可能是:家长没有时间,或是没有共同的读书爱好,或是其他的原因。如果父母有阅读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爱读书,所以家庭方面也须加强教育。

1. 作为家长首先对课外阅读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为孩子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反而要鼓励孩子多看书。

2. 要保证学生的书籍来源,让孩子有书可看。

3. 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孩子提供阅读的空间,爱看书的家长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最后,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了解,帮助孩子们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图书,向他们推荐优秀的书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要综合以上几方面力量,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编号:2012ZQJK019)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的策略 下一篇:利用校园文化为语文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