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基金化

时间:2022-06-19 12:21:42

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基金化

2013年8月12日,上海农商银行发行了一款名为“鑫意理财福通2013902期”的产品(以下简称“2013902产品”)。该产品在投资方面没有什么新意,但其收益结构却引起了各方的注意——该产品期限1年,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率4.50%~5.40%,对于高于年化收益率5.40%的收益部分,客户能按80%的比例获取浮动收益,银行按20%的收益获取浮动管理报酬。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很少使用“浮动管理报酬”,即便使用,也仅限于证券投资类产品。而2013902产品的投资对象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表明其是一款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以往,银行通常为这类产品支付固定收益,超额收益由银行独享,相应的风险多数也由银行承担。此款产品摒弃了此前侵占理财产品超额收益、将理财产品类存款运作的做法,引起市场的关注。

向真正意义代客理财转变

这些产品出现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市场解读的银行让利,而是在于理财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从类存款的思路转向真正的代客理财思路。近年来,行业内部一直将基金化作为银行理财发展的方向,但在实务上,却很难有突破。基金化过程有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动投资,即主动的选择项目,而不以即存的项目为中心进行项目融资;第二阶段为净值管理,即理财产品的每一个交易日都应该有公允价值,银行可以完全按照资产的价值变动确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式阶段,即投资者可以在约定的或任何交易日向银行提出申购/赎回申请,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方式完全相同。

摒弃类存款运作实际上就是基金化的初始,而“2013902产品”、招行的“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已经开始将产品的价值与收益率联系起来,可以看作净值管理的开端,尤其是“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将扣除费用后的利得全部返还投资者,基于净值确定收益率的特点更加突出。

收益共享的另一面

现在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如果没有预期收益率,如何能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诚然,收益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风险,如果说之前部分银行采取类存款的形式运作固定收益类产品,是将超额收益据为己有,同时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那么,“2013902产品”就是银行通过浮动收益—浮动管理费机制,与投资者共享超额收益,共担投资风险,而“日益月鑫系列”产品就是投资者完全享有投资收益,完全承担投资风险。

理财产品的风险通常来自3个方面:一是市场风险,也就是价格波动的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也就是理财产品期限和标的产品期限不同导致的风险;三是操作风险,即银行由于自身内部控制不当引起的风险。

市场风险会体现在投资标的类别上。一般而言,权益类标的市场风险大于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低信用级别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大于高信用级别固定收益类标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鉴别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来规避市场风险。

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和银行的管理能力直接相关,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的过往业绩、资产管理规模、业务的规范性等方面推断银行的管理能力,从而判断该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上一篇:个股期权投资进入倒计时 下一篇:好翡翠评定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