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6-19 08:43:00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

摘 要:当今中国银行业的金融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金融改革加快推动着我国金融业向金融深化阶段发展,而近期出台的贷款利率市场化更带来一股强化市场经营的浪潮,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本文拟从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角度出发,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城市商业银行要以特色化、专业化策略,创新金融服务、强化风险管理等手段,打造竞争新优势,为中小商业银行在新的经营环境中赢得生存空间。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改革

发达国家在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了利率市场化在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自人世以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势在必行,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重要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等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多风险因素的挑战。第一,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度,利率会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第二,利率市场化也将增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客户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后,为了在竞争中吸引存款,银行往往会采用提高存款利率的方法,导致银行的资金平均成本提高。我国的利率管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高利差,且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业务较为单一,存贷款利差收入是主要的利润来源,被管制的利率一旦放开,金融机构存贷款的竞争将加剧。

在利率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经营理念、管理手段、业务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变革。目前我国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发达城市大小银行扎堆。利率市场化初期,各家银行为了揽储必然会争相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就最近的几次的央行降息来看.各家商业银行均不同程度的上浮了存款利率。其中五大行和邮储银行将1年以下(含1年)定期利率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08倍。而城市商业银行均不约而同地将1年以下(含1年)定期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上浮到顶)。而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对贷款利率进行了相应的下浮。部分优质企业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7折。由此可见。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将进一步收窄,盈利能力将面临重大挑战。

众所周知,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的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设立的城市信用社。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的高速增长。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商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家城商行的总资产、存贷规模、净利润逐年攀升,营业网点数量不断增加,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城商行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光明"。但是。城商行由于成立时间短、资产规模小、历史包袱沉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在风险管控、业务创新、资本实力、网点覆盖、硬件设施、人才储备、产品定价能力等方面较大中型商业银行依然有较大差距。一旦利率管制放开后,城商行为了揽储必然会围绕资金价格展开竞争,势必会相继提高存款利率,这样便会导致过高的融资成本;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在《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这说明。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也将择机出台,而城商行的信用等级较大中型商业银行低.较高的存款保险金又会进一步提高城商行的融资成本。可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城商行必然会处于竞争劣势。因此,我国城商行应尽早做好预防冲击的准备,调整现有发展方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

(1)有助于动态经济稳定,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同时为银行业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益。由帕累托最优条件可知,越接近完全竞争,资源配置越有效率,而利率市场化正是将经济主体放入一个竞争环境中,引导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3)改变银行竞争方式,推动银行管理转型。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实现全方位的竞争,推动了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4)激发银行经营活力,加速金融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商业银行确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有效引导资金流向,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1、转型方向,准确定位,差异化转型

不同类型的银行应确立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的理念,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议价能力。并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制定有差异化的发展目标,如大银行向综合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小银行向专业化、社区化发展等等。

2、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做大中间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息差收窄、银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现行依靠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中间业务创新能力强的银行,将在转型中占得先机。因此需要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我国在金融市场改革中金融市场的主导作用,创新发展各类中间业务。

3、客户结构.细分客户群体,稳定负债来源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应明确定位客户群,并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业务。大型银行可以除了在大客户方面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向有较高利差水平的中小企业业务领域拓展。

4、风险监管.增强危机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根据客户信用、贷款期限和流动性等风险因素,结合自身的存贷结构、风险管理能力、发展战略等,积极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准确度量各种风险,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从规避风险、管理风险向经营风险的转变。

5、经管模式。加强有效监管,转变经营理念

要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加强数字化服务系统与管理,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现在的商业银行都愿意将资金贷出给大型企业,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小企业这一重要客户群体,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更加注重中小企业的资金借贷,在巩固大型企业的客户基础的同时大力开拓发展潜在的中小企业。

6、加强监管,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环境

第一,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监督举报系统,对各种违规违法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治。第二,要积极推进银行业的各种鼓励性的政策方针的完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从政策上引导、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创新,为银行业相关产品的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对于积极进行创新的企业和相关产品予以税务上的减收或免收和资金上的奖励,并积极促进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者的混业化经营,使三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及时调整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制约性的政策,对有利于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创新性金融产品进行推广。第四,要加强商业银行和各科技单位以及企业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以科技的发展带动金融的发展,金融电子产品的开发、银行业自动化服务的优化等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鼎,陈晓丹.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9).

[2]王馥君.利率政策调整及市场化与商业银行[J].现代经济信息,2012,(14).

作者简介:周菁(1984.10-),女,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乳味饮料中甜蜜素的检测 下一篇:浅读《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