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转水转佛塔

时间:2022-06-19 06:27:31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著名诗句。桑烟袅袅,朝拜路上转山、转水、转佛塔是信众们恪守的宗教仪式,也是他们达成心愿的必经之路。塔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高耸型点式建筑,通常称为“佛塔”“宝塔”。塔这种建筑形式源起于古代印度,称作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在东方文化中,塔承载了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如今,人们走进寺庙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塔,本期足迹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寺庙中的塔,感受和了解别具特色的塔文化。

灵光寺佛牙舍利塔

在北京风景秀丽的西山处,有一座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灵光寺。灵光寺是处的第二处寺院,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初名龙泉寺,辽代曾扩建,金代改叫觉山寺,明代成化十五年重修后,才改称为灵光寺,此寺名一直沿用至今。1900年,八国联军为剿灭驻扎于灵光寺的义和团,灵光古刹及寺内的佛牙舍利塔均被炮火彻底摧毁。此后二十几年,经不断重建,灵光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57年中国佛教界倡议在灵光寺内修建新塔,作为佛牙的永久供奉场所。1964年春,崭新的佛牙舍利新塔终于巍然屹立在灵光寺院内。现今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壮丽挺拔,高达51米,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塔格式,汉白玉拜台高出地面2.7米。塔身内部为七层殿堂。堂内金塔中供奉着佛牙舍利。室外有石梯上达佛牙舍利堂。金塔用纯金制成,高约一米,重135公斤。1964年6月25日,灵光寺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来自柬埔寨、斯里兰卡、印尼、老挝、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和当时越南南方的佛教代表团,与我国佛教界人士一起,参加了这一仪式。1998年11月22日,纪念佛法东传二千年法会、中国佛教二千年纪念大会,就在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前举行,使灵光寺更成为在中国佛教界举足轻重的寺院。

辽・招仙塔塔基

灵光寺院内原有一座佛牙舍利塔,建于辽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此塔八棱十三层,通体洁白,置铁灯龛16个,十分壮丽。此塔原名招仙塔,毁于八国联军炮火,仅存塔基,至今仍存。

后来,在重建灵光寺清理辽塔塔基的过程中,从瓦砾中发现一石函,内有沉香木匣,匣上有文:“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即公元963年)四月廿三日记、善慧书”。主持重建工程的圣安和尚当众打开木匣,果然看到一颗佛牙,众僧大喜,遂将佛牙舍利供奉于灵光寺禅堂,成镇寺之宝。由此,灵光寺愈加声名远扬,佛家信徒纷至沓来。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为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塔所在地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时因避雍正帝胤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于20世纪初被毁。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

整座塔分为塔座和五塔两部分。塔下部为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即金刚宝座。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高7.7米,总高17米,分为6层,最下一层为须弥座,逐层从下往上往内收进0.5米。每层四壁挑短檐,共挑出五层,短檐下四周均雕有密集排列的佛龛,每个佛龛内刻有坐佛一尊。塔座的南北正中辟券门,正门上有“敕建金刚宝座塔”的匾额。塔的内部用砖砌筑而成,外表以汉白玉石铺设。塔座内部为回廊式塔室,内有四十四级石阶,盘旋而上通往顶部平台。中塔的正南有一座下方上圆两层檐的琉璃罩亭,里面就是阶梯的出口,罩亭顶上有一皇家寺院的标志“蟠龙藻井”。

宝座顶上平台,建有分别为四小一大共五座的石塔。用青石砌成方形密檐式小塔,均由上千块凿刻好的石块拼装筑成。中央大塔十三层,高八米,四角小塔各十一层,高约七米许,五塔所象征的佛称“五方佛”,五塔下面均有须弥座,檐下四周刻有佛龛及佛像,相传五尊金刚界金佛分别埋在五座石塔之下。五塔四周绕以高0.66米、厚0.12米的石栏杆。五座塔的顶上均有小型覆钵式塔刹,由仰连、相轮、华盖、宝珠等组成,中间大塔的为铜制,其余四座小塔为石制。

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明显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

拉卜楞寺贡唐宝塔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现存宝塔建成于1993年7月,共有五层,高达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殿顶供阿弥陀佛、二世嘉木样和千佛铜像。

郎木寺白塔

郎木寺位于碌曲县南90公里处的郎木寺乡,西倾山支脉郭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是四川、甘肃两省交界的枢纽,又是从青海去甘肃的要塞,古时就有“南番中心”之称。镇南属川北若尔盖县的辖区,川北名寺格尔底寺就坐落在这里。镇北则是甘南碌曲县的属地,有郎木寺、晒佛台、白塔、天葬台等。

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748年。经过历世活佛的创建、扩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灵塔,据说该灵体的头发、指甲如新生长的一般;有以数万两黄金、白银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历世其他活佛的灵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异的佛塔。

上一篇:在香烟袅袅中静思人生 下一篇:我国蛋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