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 强化服务 扎实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22-08-06 02:11:29

完善政策 强化服务 扎实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指导企业应对农畜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

一、发展现状

(一)龙头企业规模总量不断壮大,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

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849家,比上年增加70家;实现销售收入3017.5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增加值908.4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利润210.7亿元,同比增长7.9%;实际上交税金81.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亿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461家,10亿元以上企业有33家,实现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514.8亿元和1350.5亿元,分别占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的83.3%和44.8%,支撑带动作用比较突出。

通过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区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4.8%,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收购农畜产品资金从2002年的92.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49.6亿元,增长了9倍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区212.6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59%以上。2012年通过农牧业产业化渠道,全区农牧民人均实现纯收入3390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4.5%。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驰名品牌创建有新突破,骨干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2012年,新增了“汉森”、“奥淳及图”、“绿色心情”(蒙牛)、“蒙都”、“响沙及图”、“谷道粮原”6个中国驰名商标,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了45件,其中行政认定34件。

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38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3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有9家。自治区100家非煤炭类重点企业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就有27家。

(三)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乳制品加工为龙头,羊绒、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乳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3.8亿元,比上年增长9.0%;粮食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肉类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绒毛(皮革)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特色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0%;饲草、饲料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油料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蔬菜瓜果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4亿元,比上年下降8.0%;马铃薯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8%。

(四)产业集群区域化发展格局日渐清晰

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马铃薯等10个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带。乳产业形成呼和浩特市、包头、呼伦贝尔市三大优势集群;玉米产业形成以通辽和呼和浩特市为中心的两大生产和加工基地;中东部地区成为肉羊和禽类优势生产加工区,锡盟的肉羊、赤峰的鸭鹅、兴安盟的生猪已成为当地的一大主导产业;羊绒产业形成鄂尔多斯市和包头市、巴彦淖尔市沿黄河两岸的产业集群;巴彦淖尔市成为继新疆之后我国又一重要的蕃茄生产加工基地;鄂尔多斯的沙地资源(沙棘、柠条、甘草等),乌海市的葡萄,呼伦贝尔市的林下产品(黑木耳、蓝莓等)等区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牛羊肉、玉米、油料等加工业表现明显,规模小、品牌杂、效益低、无序竞争等现象突出。

二是发展质量不高。多数企业依然延续单纯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道路,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产加销各个链条之间相互脱节。

四是融资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同程度存在项目建设资金和生产经营资金缺乏的问题,融资渠道窄、门槛高、额度小,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五是原料基地不稳。尽管自治区农畜产品资源丰富,但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还相对滞后,部分原料阶段性供求趋紧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

一是加强了对六大主导产业的监测分析。及时监测预警信息,提出调控应对措施,以指导生产,引导市场,促进产加销有序衔接,引导六大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牧业产业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了产业调研。2011年,自治区农牧业厅组织开展了肉羊、马铃薯产业专题调研工作,并形成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在调研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2012年,农牧业厅就贯彻落实自治区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找准肉羊产业发展制约瓶颈,制定出台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派员赴锡林郭勒等6个盟市12个旗县区进行了肉羊产业专题调研,采取考察企业、专业合作社,走访养殖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研肉羊屠宰加工、市场流通及生产成本、利润等产业环节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提升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形成了肉羊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并研究提出了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初步工作方案。

三是开展了羊绒贴息收储工作。全面总结了近两年羊绒贴息收储工作情况,就继续执行羊绒收储开展了调研论证工作,提出的请示报告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批准。制定了第二轮羊绒贴息收储工作方案,年底前就羊绒收储工作,对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羊绒主产区重点羊绒企业进行核查公检。

(二)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和要求,开展了项目前期调研摸底工作,组织主产区盟市、旗县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举办的补助项目培训班。研究制定了2012年内蒙古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并召开了补助项目启动暨培训会议,部署启动了2012年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与项目旗县签订了责任书,并对项目实施盟市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旗县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利用国家财政奖补资金,全区奖补新建马铃薯储窖2894个,其中10吨储藏窖93个,20吨储藏窖815个,60吨储藏窖1986个;农户新建储藏窖2290个,合作社新建储藏窖604个。通过实施项目直接新增储藏能力10多万吨。项目直接受惠农户1593户,受惠合作社135户。通过奖补建设储窖,实现马铃薯错季销售,大幅度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按照贮藏后错季销售马铃薯价格每斤上涨0.2元计算,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

(三)积极支持、推进马铃薯产业协会工作

召开了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经会员大会选举并经有关部门批准,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会长、副会长、理事单位。指导马铃薯协会开展马铃薯期货合约上市有关工作。

(四)积极研究制定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意见

认真学习研究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深入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求各部门、基层、龙头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目前,此稿已进入政府审议程序,可望尽快出台。

(五)开展前四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和培训考察工作

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前四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工作,并向农业部产业办上报了监测结果。监测的29家龙头企业中,2家企业监测不合格,为此向农业部递补2家企业和1家预备企业。10月份组织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代表赴、四川进行了培训和考察。

(六)研究制定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实施意见和认定管理办法

研究提出了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实施意见和认定管理办法初稿,争取早日制定出台正式文件,指导、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稳步发展。

(七)大力推进银企对接工作

大力推进银企对接工作,通过农牧业厅与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的共同努力,与各金融机构达成贷款意向的龙头企业有39户,贷款金额总计17亿元。

(八)积极参加农业部举办的洽谈展销会

9月份,组织各盟市主管部门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在河南驻马店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在安徽合肥举行的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

(九)筹备成立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本着服务会员、服务龙头企业的原则,积极筹备组建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目前,成立协会已经得到民政厅的批准,并召开了筹备会议,研究讨论了龙头企业协会章程、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协会财务管理办法等草案。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的成立,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指导和服务龙头企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服务带动水平,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方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上一篇: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下一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