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课堂充满趣味

时间:2022-06-19 06:08:14

让英语课堂充满趣味

学习英语首先要营造英语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要重视学生,发掘学生学习的闪光点,激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才是关键。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情感沟通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的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剂。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注意转变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教师耐心细致的育人精神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敬爱和信赖,从而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师生之间架起持久的情感桥梁。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之火,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

学习语言最怕缺乏语言环境,课上没有英语气氛,这会使具有好动、情感易变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因地制宜地用投影仪、DVD、多媒体等设备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这种声、光、影视的效果同时出现,既生动又形象,把枯燥无味的英语变成鲜活、有趣的语言文化,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动力。比如,在讲到长发、短发时,可以找些学生们喜欢的明星图片放在课件上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并操练,学生们感到生动有趣且记忆深刻。又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它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来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即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能全面调动学生看、听、说、想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四、适当增加游戏。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在一定的教学目的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猜测性或对抗性的教学娱乐活动。改活动是为了激发教学对象的兴趣和竞争意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而设计的。

任何教学都应该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是让学生们的知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过程,以逐步达到教师预期的培养目标。要想让游戏达到自己的目的,游戏前的准备必不可少,这时我们需要做物质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

单一陈旧的教学法会使学生学习情绪低下,感到学习无动力,更严重的会发展到厌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起一种较高的自信心,这样兴趣就会光顾学生。中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到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都有很多可利用的兴趣因素,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创新和精心准备就可以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竞赛的功能、施展游戏的魅力、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展示情感的风采,这样兴趣就会陪伴我们,如此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因此开展兴趣教学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上一篇: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