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托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感受

时间:2022-06-19 04:14:39

浅谈托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感受

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操作对象,不仅蕴涵了教育的意愿,更是孩子体验、实践、探索的媒介。因此,在开展托班区域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多层次、多用性的活动材料,使游戏不断变化、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

一、围绕同一教育目的,提供多种材料

为了训练托班幼儿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我们提供了喂娃娃吃饭、穿木珠、插塑、拧瓶盖等材料;托班下半学期的小朋友能够学习辨认颜色了,我们就提供“戴戒指”、“彩色的花”等活动的材料请小朋友按颜色进行分类。

二、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1.添加材料

添加材料是指教师通过观察、思考,根据幼儿游戏的水平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材料,引发幼儿开展新的探索活动。适时适当地添加新材料,幼儿会带着原有的经验和成功的自信逐级而上,在新情境中运用原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经验。认知经验上的递进性,情感上的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1)增加平行材料

托班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他们会用“煤气灶”煮饭给“宝宝”吃,会哄“宝宝”睡觉。但经过一学期游戏后,发现有的幼儿在三十五分钟的游戏时间内经过做饭、喂饭,会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增设了一个“小超市”。小超市里摆放着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废旧材料,如喜糖包装盒、饮料瓶、洗化用品包装盒等,这样幼儿就可以带着“宝宝”去超市选购物品了。

(2)提供新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设计了一个“钓小鱼”的区角游戏,提供的材料是:一个纸盒制作的池塘、两根拴着磁铁的小木棍,一些纸制的小鱼,一个小筐子,孩子特别喜欢玩。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孩子的手眼协调和分辨能力更强了,我们就适时增加一个新的钓竿,使用回形针做的吊钩,使难度有了层次性;同时增加一个小筐,让幼儿对“鱼儿”进行大小分类,使孩子的差异发展得到补缺。

(3)收集新旧材料

材料是有限的,孩子的想象却是无限的。我们和孩子共同用一个整理盒收集废旧材料,并称它为百宝箱。有一次一个孩子要给宝宝洗澡,他在百宝箱里找到了一个圆形的盒盖,用它来当洗浴龙头,真是可爱极了。

2.删减材料

删减材料是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减掉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新的游戏方法。材料删减了,但游戏顿时铺展开来,用删减的方法达到丰富的目的,与添加材料的方法呈现出殊途同归的效果。

(1)删减多余,去除干扰

在刚开始提供“娃娃家”的材料时,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碗、勺等仿真餐具。随着游戏的开展,我们发现幼儿常常被这些五彩缤纷的餐具吸引,沉浸在碗勺的摆弄中,而不是积极地和同伴游戏。因此,我们适当地删减了一部分材料,让幼儿正常游戏,不被材料干扰。

(2)故意删减,增加难度

在找一找的游戏中,教师会故意收起一点材料,让幼儿去寻找、发现。小兔子耳朵不见了,幼儿发现了,教师会请幼儿为小兔子添画耳朵;蜡笔少了一支,让幼儿到材料筐里去寻找等等。

3.组合材料

组合材料是指教师将原有的两组游戏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游戏,引起幼儿新活动的方法。在建筑角里,幼儿会用积木垒高搭楼房、联接搭马路、围合搭栅栏;在制作区里,幼儿用雪花插片插出一朵朵小花。当老师把小花摆在地上后,孩子惊奇地说:“我们小区的房子四周都是花。”于是有了“月安花园”这个主题,建构区和制作区的组合使两个单一的游戏变成了有联系的主题式活动。

三、提供趣味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托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喜欢颜色鲜艳、形状漂亮的物体,所以成品玩具的提供是很必要的,它们能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在娃娃家中,我们摆放了大大小小的娃娃和各种小动物,既可以让小朋友抱抱也可以靠靠;同时,还摆放了一些花布,小朋友用花布当围裙,当桌布,也有人用它当娃娃的床单;在操作区,我们提供了漏斗、米,让小朋友舀米玩,小朋友们有的把米从这个容器倒到那个容器,有的把米装在罐里摇摇听听,还有小朋友用小棒当画笔在米上画画玩,显然这比纸上画画更能吸引他们。有趣、多用途的材料使小朋友百玩不厌,沉浸在游戏的天地中令他们感到无比愉悦。

我认为区域活动材料应体现多元价值,教师应发挥创造精神,充分利用每一个创意、每一件材料,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南京市建邺区月安幼儿园)

上一篇:艺术的人生 人生的艺术 下一篇: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