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论探讨我国银行业股利政策选择

时间:2022-06-19 02:47:38

基于理论探讨我国银行业股利政策选择

[摘 要]文章基于对股利政策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截面数据对我国银行业股利发放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各因素对上市银行的股利政策分配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理论分析股利政策选择的原因,最后在对我国银行业股利政策选择上给出建议。

[关键词]理论 股利政策 银行业

一、引言

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进行理财活动必须要的策略手段。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及制度要求,基于现实的需要从理论探讨我国银行的股利政策选择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权分离,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经营者(人)经营,产生了委托――关系而引发了成本。与股利分配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两类,其一是因股权分散而致使各个股东有“搭便车”的心理,不愿意独自承担监管所带来的成本,即存在成本个体承担但权益归大家所有的现象。基于此,股东不能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督,股东必须要支付监督成本所对应的代价成本。其二是由于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因目标不同形成的成本。管理者的利益与经营业绩直接关联,所以在经营决策时更加倾向于低风险的投资决策行为,而股东却希望采取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达到自己最大利益的高风险投资决策行为。因为决策上意见的不一致,管理者需要调整经营方式来降低高风险投资的风险,这样势必会带来因降低风险所需支付的成本。

二、股利政策的成本理论

西方的股利政策的成本理论发展始于约瑟夫(Rozeff,1982),他指出,股利的支付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增加交易成本,公司股利发放率的确定是在这两种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使总成本最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管理层持有本公司股份比例的提高,股利的降低成本的作用越小,公司股利支付水平也越低。凯莱(Kalay,1982)是从契约论的角度研究股利政策,认为企业应当被看作是一个利益相互冲突和相互竞争的合作团体,其中两个最主要的团体是股东和债权人。股东控制公司,能够选择合适的投资和融资政策实现其财富的最大化。借由“投资融资股利”和“债务融资股利”的途径增加债务风险从债权人手中转移财富。伊斯特布鲁克(Easterbrook,1984)认为,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应该使公司的资本成本、成本和税收成本最小。股利分配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这是因为股东可以保持稳定不变的股利支付水平,以避免公司权益资本的累计,同时又促进公司向外部融资,迫使公司必须遵守资本市场的各种规律。帕塔(Portaetal,2000)等是将理论与股东权益保护结合起来分析股利政策,并建立了两个股利模型:结果模型和替代模型。结果模型指出,股利是有效的股东权益保护的结果。小股东可以利用他们享有的法律权利迫使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从而阻止内部管理人员谋取私利。对小股东权益保护越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也越高。替代模型指出,股利是作为股东权益保护的一种替代品。公司需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为了能以合适的条件筹集到所需资金,公司就需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发放股利减少了内部人员谋取私利的资金来源,可以为公司树立良好的信誉。对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越差,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也越高。

三、银行业股利政策实证分析

1. 样本数据的选择

银行业的股利政策问题主要是体现在各上市银行中,加上我国上市银行数量不多,因此我们选择以2008年12月31日时点下14家上市银行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在实证分析下给出我国银行业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建议。

2. 变量的选择

为了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的股利政策,我们选取变量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比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派现率。选择这些变量是基于理论和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问题。

3. 变量的检验

(1)相关系数检验

为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满足检验多重共线性的需要,对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进行测定,具体结果如下:

表1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由表1可知,通过相关系数的测定,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格兰杰检验

为了建立合适的经济模型,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各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具体结果如表2:

从表2面的检验来看,可得如下结论:净资产收益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每股派现率的原因,资产负债比率、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不是每股派现率的原因;每股派现率也不是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比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原因。

4. 实证结果

基于上面的检验分析后,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线性模型的结果如下:

据此模型,可得如下结论: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的发放呈正向关系。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增加1个单位,每股现金股利平均增加0.163939个单位;当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每增加1个单位,每股现金股利平均增加0.629374个单位。2.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比率与现金股利发放呈负向关系。

四、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1. 原因分析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都促使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动机增强,且两者对于发放现金股利的动机性事相辅相成的。控股股东倾向于获得现金股利,且这种动机是十分的强烈的。两大股东之间的协商性操作,可以形成企业成本的问题。

根据《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1)105号)规定“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重组完成后首次申请增发新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见监管部门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作为直接融资的一个前提条件,并且要求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6%这一配股最低线,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非常大。

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反映这个企业对外债务融资的比例,这一比例越高,则企业到期需偿还的债务就越多,反之,则需偿还的债务就越少。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知道资产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就会越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反之,企业就越不会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

2. 政策建议

(1) 优化股权结构

基于理论的角度考虑,股利政策的选择需要关注到股权结构。银行业的股权集中度比较高,而且较多的是国有控股形式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形成“一股独大”的状况,这是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的,优化银行的股权结构势在必行。

(2)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机制包括聘选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从理论角度考虑,必须要注重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那么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3) 注重完善市场环境

企业也好,银行也罢,微观主体的日常经营都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注重完善市场环境,也就是说必须要为银行的运转提供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高银行的经营能力,促进股利政策选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龚晶 刘鸿雁: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坛,2004(5):82-83

[2]林小娟 程潭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本理论诠释[J].价值工程,2006(2):97-99

[3] 田银华 龙翠红:中国上市公司鼓励政策探讨――从成本理论的角度视之[J].湘潭大学学报,2005(3):32-36

[4] 晏艳阳 陈共荣: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成本问题分析[J].会计研究,2001(9):28-33

[5] 孔小文: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动因与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6):46-51

上一篇:有限理性下基金投资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金融支持低碳经济模式与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