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探析

时间:2022-06-19 02:40:59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探析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水利工程的建成,对供水、防汛、排水、除涝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问题 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

(1)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矿山、城建、环保等诸多领域。

(2)涉及学科多。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

(3)涉及法律、法规多。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土地、矿山、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4)不确定性。对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2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有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因素,水利工程的自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能决定工程的成败;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背景及参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工作态度、协调配合能力等。上述某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经济危机、社会动乱、战争等社会灾害,是由不可抗力引起的,不是人所能预见的。

二、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1.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导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难以发挥

水利工程大部分机构配置不健全,普遍缺乏工程维修防护人员以及财务专管人员,即使机构配置较全的水利工程,也存在着责任不明确或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正常运行。有些工程重建轻管,国家投资建设,集体出钱运行管理,农民用的是福利井,吃的是大锅水,长久运行后工程缺钱维护,常年带病运行,直至损坏停用,甚至丢失设备,最后只能再向国家申请资金新建或维修改造。

2.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经营亏损

据统计,水库没有长期固定的供水管道。大多数的饮水工程仍实行传统的供水收费方式。水价中不含大修理费以及工程折旧费,水价核算只够电费、管理费,没有形成大修折旧资金积累,长期下去将因缺乏资金更新维护而影响工程寿命。

3.管理体制陈旧,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不足,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水管单位承担着水库、灌溉隧道、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及维护任务,然而水管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都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多数管理单位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在人事制度上缺乏竞争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基层管理使用的是基层政权组织延伸性质的“五护员”管理形式,管理人员受制于乡、村基层组织,与工程的效益、利益没有联系,导致浇地无人管,工程无人修,单位面积用水量过大,水费收取困难。另外,经营机制不活,大多数灌区延续计划经济的模式,水费标准由政府定,水费收取依靠政府系统代收,形成了水费标准远远低于成本、水费收取率低的状况,灌区难以正常运转。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今天,虽然近年来部分单位也做过许多探索,如承包管理、内部竞争上岗或在小型水利管理上进行尝试等,但这些改革只是在水管单位内部进行,或小范围内进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落后的水管理机制是水管单位管理落后、队伍不稳、影响水工程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严格地说,这种体制既不是事业单位(没有事业费拨款),又不是企业单位(没有经营自),经营性收费(如水费)不能按成本计价。他们有管好水利工程的责任,却缺少完成这些任务的相应权力。为了单位生存,他们不得不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收。如果处理不好工程管理与开展多种经营的关系,就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水利工程管理建议

1.明确责任,健全机构,落实主体

针对水利工程类型多样、投资渠道广泛、重建轻管的现象,应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确定水利工程产权的管理模式,建议采取以股份制为主,兼有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管理。水管单位应当把从事公益和从事供水等经营性生产的人员进行分离,真正做到事企分开。对承担公益的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通过严格定岗、定编,精减机构和人员,建立一支能力素质强、技术水平高的管理队伍;对承担经营的单位,应逐步将其转为企业,严格按照企业运行机制运作,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水管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水管体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应具体、明确,内容应包括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机构性质、管理职责、经费渠道、财政供给形式、社会保障等。改革方案还应当明确水管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形式、阶段目标、进度安排等。

3.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

要向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领导汇报中央和省关于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汇报本市、县水管单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汇报水管体制改革的计划和设想,报请党委、政府加强对水管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4.动员管理单位职工

广泛动员和发动水管单位的职工,学习有关改革文件精神,积极投身改革,为改革出主意、想办法,按照市、县的统一安排,做好改革工作。

5.明确性质,完善制度,科学管理

针对目前水管单位性质不明确、管理混乱的现象,对公益性水利管理单位,应明确其性质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对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应分清职责,将公益性为主、经营性收入难以满足简单再生产需要的管理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财政给予定额补贴;对经营性收入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管理单位,逐步改革为企业。在管理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应落实管理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形成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只有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使水利工程真正走上管理专业化、供水商品化、社会服务化的路子。

6.妥善安置人员

人员的分流安置是水管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人员分流和安置的问题,但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流人员。一是事先制定好有关规定、办法,并公开、公平、公正地操作,一视同仁。二是设身处地地为分流人员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出路。三是对生活确实困难的职工,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各地要用好用足《实施意见》中所给予的各项政策,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和建筑施工等具有自身优势的多种经营项目,鼓励和支持分流人员自谋职业。利用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

四、结语

要充分认识水管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水管体制改革,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抓住机遇,抢在事业单位全面改革之前,尽快完成水管单位改革。早改早主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明确具体精干的工作人员,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真抓实干,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要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各地也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和行政手段来促进和保证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浅谈膨胀土地区的红河钢厂型钢工程总平面布置 下一篇:低碳时代合肥公共设施设计之新型生态停车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