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时间:2022-06-19 02:15:12

浅析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摘要: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与病人朝夕相处,执行各种操作,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严重损害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通过综述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以促使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有害因素对自身的损害,维护身心健康,有效做到自我防护。

关键词: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3-01

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容易受到各种职业因素危害。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已迫在眉睫。现就护理人员常见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 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大量调查结果表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据WHO统计[1],护士、医院实验室人员和清洁工是创伤性接触的高危人群,年创伤率为1%-2%,创伤后感染率为0.3%-3%。在2003春季发的SARS疫情中,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率最高达20%以上。在诸多生物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重要[2]。由于针刺引起的损伤就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接触其他的体液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1.2 化学性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的化学性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及消毒剂的接触,如抗肿瘤药、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入空气中,或由于接触暴露,多有致畸和致癌作用。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解决消毒与环境污染致残余消毒剂吸入的矛盾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亟待改进的重要课题,有报道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烧灼、胸闷、气喘、皮肤过敏等症状[3]。

1.3 物理性因素。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痛问题,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弯腰动作多,劳动强度大,站立时间长,低头工作多且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等有关[4]。比如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肌肉、肌腱疲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护士在搬运病人、弯腰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引起运动功能性损伤,如腰背痛等[5]。

1.4 心理性因素。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护士人群的心理紧张,心境抑郁得不到宣泄、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达到12.3%。护理工作压力源主要有:①不良的工作环境;②紧急的工作性质;③沉重的工作负荷;④长期轮值夜班,生物钟打乱,进食休息没有规律

2 防护措施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接触特殊感染源,控制预防的原则,避免受到针头和其他锐利物的损伤,规定护士绝对不要将针罩罩回针头;操作后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锐器收集箱中。建立损伤后的监护与健康跟踪制度,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消毒,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2 加强药物管理。加强护士的防护意识,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应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操作中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除做好与接触抗肿瘤药物同样的个人防护及良好的通风环境外,要科学地使用化学消毒剂浓度,集中存放,容器密闭,并有显著标记。

2.3 加强自我防护。长时间站立的护士应学会合理用力,运用正确的姿势,培训护士正确搬抬病人和帮助翻身。

2.4 重视洗手与戴手套。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因此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上下班前、脱隔离衣后要洗手。曾有检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100%[6]。因此,一定要重视洗手并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实践证明,这些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7]。

2.5 提高认识,减少精神及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因工作对象、环境、社会地位、护患关系等造成心理紧张及工作压力,因此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提高心理调试能力。管理者应合理排班,适当减少夜班频率.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拓宽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沟通技巧的学习,正确处理护患关系。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前不久发生在深圳山厦医院的“钢盔事件”虽然只是个例,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在这个极端个案中给我们敲响警钟。

总之,护理人员维护好自身健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医院及各科室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纪刚,陈健,王文静,等.浅论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和工作场所健康的实践一致性.环境的职业医学,2002,19(3):172-173

[2] 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4,9(6):666-668

[3] 许炎秋.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设施.现代护理,2001,2(6):67

[4] 林虹,马淑清,黄敏霞.澳门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及自我防护行为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52

[5] 陆毅,张战地,罗国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与调适.护理管理杂志,2004,3(2):22-24[6] 王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Ⅲ.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

[7] 邓立梅,赵佛容.口腔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57-59

上一篇:职业性接触铅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下一篇:基层避孕药具免费使用情况的对策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