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四能”,从心开始牛免功

时间:2022-06-19 01:23:45

学生不会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低年级发生这种现象也许不足为奇,在较高年级也会出现。难道真是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吗?我就亲历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

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后,让学生观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得很精彩,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买两个笔记本和一个讲义夹一共用多少元?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怎样列式?(教师面露喜色)

生:买一支钢笔和两只水彩笔一共多少元?

师:你提的问题也不错,怎样列式?同学们还能想一个没有乘法运算的问题吗?(表情开始严肃,同时适时调整)

此时,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每样买一个一共用多少元?”

师:谁还有新的发现?谁还能提出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生:我发现这上面的价格与实际不符。

师:哪儿与实际不符呢?

生:水彩笔太贵了。

课进行到这里,学生哈哈大笑,听课的老师也笑了,授课教师却出汗了。接下来,慌张的老师为了防止学生再次提出“跑偏”的数学问题,简单评价完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后,干脆自己提出了早已“设计”好的数学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算法。

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不会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是教师想把自己的设计意图嫁接给学生。一开始,教师适度的赏识、巧妙的引导的确非常好,但教师太想让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了,整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好像是在猜谜语,学生猜不中,教师就气愤。最后教师干脆直接“包办”,自己提出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假如我是学生,在心里真想问一下老师:您为什么不夸我们了呢?难道我们提出的问题真的没有价值吗?也许,再等待一下,我们的学生便会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可惜……

诚然,这只是一个个案,也许是教师当时上课时的心情不好,也许是这位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与此相类似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却时刻出现在我们的常规课堂,阻碍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如此下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便会日渐模糊,敢于提出问题的嘴巴便会不再张开,“四能”的落实变成了空中楼阁。

俗话说:“改变从心开始。”新课标提出有效落实“四能”,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教学当中,我常这样对待与处理:

一、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会数学的发现与思考

学生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与外界的交流。当他们能用语言或肢体表达、交流时,思维的触角便开始生长。出于好奇与爱问的天性,便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让人匪夷所思。对于儿童的这份天性,如果不予理会,也不予以善待、引导,这朵“好奇之花”便很难结出“善问之果”。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便逐渐“沉”了下去。有时出于恐惧等心理障碍,便不敢于、不乐于、不善于提出问题了,更谈不上数学的发现与思考。因此,我们教师要悉心呵护学生的这份“童真童趣”,给他们积极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使其逐渐突破畏惧等心理障碍,他们便会源源不断地冒出“为什么”。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便会逐渐增强,积极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便成为可能。

二、活用教材,创设有效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离不开具体的数学情境,因此选取有效的数学情境至关重要。(1)情境的选取应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能理解的。虽然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但有些情境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尤其是在农村的教学中,这种问题更加突出。也许教材编写人员考虑的是全局或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但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活用教材、改进教学情境去完善;(2)情境的选取应是学生感兴趣的,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有问题可提,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诸如注意隐藏信息、换个角度提问等技巧策略。

三、适时准确引导,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后,如果仍“原地踏步”,这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当学生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后,我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基本上是求两个量的差或和。简单驻足总结后,我适时提醒学生:“你们还能提一个除法问题吗?”学生豁然开朗,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的数学问题,被学生纷纷提出。

事实证明,只要给学生机会,再加上适时、有效、准确的引导,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以饱满的探索热情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作者单位 山东省茌平县肖家庄镇田庄小学)

上一篇:怎样将学生的读与写落到实处 下一篇:论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