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头联想入主日系夏普,欲意何为?

时间:2022-06-19 12:09:27

IT巨头联想入主日系夏普,欲意何为?

热闹喧嚣的“鸿夏恋”持续不到一年,又传出联想要“第三者插足”了。

据国外媒体报道,夏普正在与中国知名IT企业联想集团就出售其液晶电视组装厂的股权以及与后者在中国市场合作销售电视机举行谈判。

由于涉及到日本电子巨头、“全球液晶之父”的夏普,联想之举,再次在IT和家电业掀起一片风浪,引起极大关注。

夏普欲“卖子”,联想将“抱养”

据多家媒体消息,夏普计划和联想集团在电视事业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将位于南京的液晶电视厂“南京夏普电子”所有股权于2013年内卖给联想,并将负责电视销售、研发的子公司变成和联想的合资公司。目前双方的合作协商已进入最终阶段。

不过据业界分析,联想收购夏普南京厂后,仍将使用夏普的“AQUOS”品牌销售电视产品,并计划和夏普携手开拓东南亚及中南美市场,所需的面板将由夏普龟山第2工厂或(土界)市10代面板厂供应,借以全面提高日本本土液晶面板厂的产能利用率。

据悉,夏普近一两年到处寻找合作伙伴,如与美国的高通、戴尔等IT公司以及台湾鸿海等企业“暗送秋波”,而突然传来的移情别恋联想,着实有些令人不可置信。

不过夏普日本总部对双方合作给予“否认”。近期夏普在一份发给日本证券交易所的声明中表示“公司并未公布任何谈判计划”,这则消息似乎向传闻甚浓的市场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专家认为,夏普含泪“下嫁”已是铁板钉钉,只不过看最后嫁给谁而已。

夏普为什么要卖?

众所周知,日系家电厂商近年来遭受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各大公司纷纷刷新了亏损记录,作为家电巨头,夏普的处境更是苦不堪言,现金流短缺,亏损严重,几乎处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境地,需要出售资产、裁员来节约成本、筹措资金、保持偿付能力,逐步化解目前的危机。

过去一年夏普就在裁员、减薪、出售东京总部大楼和工厂、引入资方上忙得不可开交。

专家分析,日本电器产业已经步入黄昏,即使再搞几次日本国内传统的“垂直整合”也已无法挽回颓势,必须寻求海外更具活力、拥有更大潜在市场的企业进行合作,才有可能起死回生。全球战略投资机构也盯着夏普这块“肥肉”,希望借机压低价格入股或收购。

当前夏普在中国、马来西亚和墨西哥以及波兰等海外共有四家液晶电视组装厂。去年初就传闻,夏普计划把中国、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三家液晶电视组装厂出售给台湾鸿海集团,鸿海准备投资8.09亿美元收购夏普约9.9%的股份,借此成为夏普第一大股东。但此后夏普股价暴跌,鸿海单方面提出降价收购,致使双方合作搁浅。由于与鸿海的谈判陷入僵局,为避免对外融资的政策泡汤,夏普开始加紧选定出售对象。因此,联想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了。

奥维咨询分析认为,夏普选择与联想合作,更多考量的是电视智能化和售价方面。在全球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的升级过程中,夏普需要联想这样的IT与互联网资深背景的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增强其在彩电产品智能化方面的全球竞争力。

可以说,作为“电子王国”标志性企业,夏普放下自尊与台湾鸿海、大陆联想接连“谈婚论嫁”,除了有不得已的苦衷,还有战略改变的意图,就是要摆脱“孤岛心态”“本土意识”,尽快回归亚洲,搭上提速中的亚洲成长列车。

联想为什么要买?

2012年,联想推出过多款智能电视,但由于技术能力和渠道不畅等原因,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业界人士称,如果此次合作成功,联想受益会颇多。

联想可以获得夏普60英寸液晶屏资源和生产能力,双方合作后,夏普南京彩电工厂既可为联想生产,又可继续为夏普生产。而且,联想还可以利用夏普在中国市场的彩电销售渠道,大举进军彩电市场,完成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四屏战略”的战略布局。大举进军电视市场,是当前联想的“四屏”战略关键性的一步。

联想集团曾提出PC+战略,从原来的PC行业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领域全面进军,并在五年内占领中国市场的制高点。但智能电视无疑是联想“四屏”战略最大的短板,至今没有设立智能电视的生产工厂。定价高、渠道基础薄弱、缺乏家电业营销推广经验,不具备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钳制了联想的电视市场。

因此,多元化经营、加大并购力度成了联想补齐短板的最有效举措。目前,联想控股正在多元化道路上疾行。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其多元化业务战略做过如下诠释,“新的联想控股有三块业务,第一块是核心运营资产;第二块是资产管理,就是投资还继续做;第三块叫做联想之星孵化器。如此,未来2—3年联想控股将投资160亿元。”

联想过去也在海内外市场发起多起并购,以扩大市场占有率。2011年1月,联想和日本NEC公司达成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联想随即成为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的PC企业;2012年6月,联想宣布以6.7亿美元购德国Medion公司80%股份,扩大在西欧的市场占有率;2012年,联想首次围猎中国白酒业,进行三起白酒大并购。此次,联想若收购夏普中国业务成功,无疑完成“四屏”战略关键性的一步。虽然夏普整体业务巨额亏损,但夏普中国区液晶电视相对其他业务仍表现良好。数据显示,夏普在中国的彩电销量占其全球彩电销量的20%,在中国区液晶电视市场份额稳居前五。这有助于联想及早实现跨入中国的家电业。

不过,也有部分人士指出,联想进军液晶电视不是明智的选择,其一直做IT行业,进入电视领域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联想除了在电视机的整机组装上没有经验,在上游所有的零配件方面也是“一穷二白”,夏普只是出售技术较低的下游组装工厂,并不会太大影响夏普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洗牌加剧,中国家电业国际化之路仍长

继2005年TCL首次跨海重组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包括海尔、苏宁、联想等中国IT企业巨头已先后多次进行家电海外大收购。

直指“家电王国”日本的并购案,搅翻了全球家电业,尤其是国内的家电业。此次并购被日本媒体称为“历史上第二次中国企业并购日本家电巨头的主力事业”,而对国内家电业来说,则仿佛是一剂强心针,是日系家电在华继续败退的迹象。考虑到夏普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联想若能完成此次并购,则会给国产家电企业带来更强的信心,同时再次加快全球行业洗牌的步伐。

不过也有一些业界专家认为,就如去年海尔收购三洋,今日联想并购夏普,吃到只是“鱼的尾巴”。目前,全球彩电业已在进行重大转型,市场日益饱和,三洋、夏普的抛售或只是精明的日本人“断尾求生”之计,其意在长远,中国人莫要一片欢呼,自以为得意。即使并购下来,也不意味着中国家电业完成国际化,中国家电最多只迈进了国际化大门“半只脚”。目前不管是三洋还是夏普,只卖产品(多以工厂形式)给中国企业,并未允许国内家电企业使用、掌控其品牌。

所以,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监管去向何方? 下一篇:大山深处的青羊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