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探讨

时间:2022-06-18 10:52:05

县级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探讨

摘要:智慧型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扩展,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对城市经营管理、经济转型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采用数字化技术、数据共享交互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舆情分析技术等手段,打破部门间条块分割,建立长效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社会管理和城市应急水平,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对繁昌县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效能的发挥,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智慧型城市;繁昌县;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6-73

智慧型城市是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最新模式。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快递业务方兴未艾,物联网也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类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设备。现今,数字型城市正向智慧城市模式转变。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1~3]。上世纪90年代初,由新加坡政府首次提出[4],而随着IT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成熟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很多国家也在进行着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和应用。IBM公司[5,6]提出,智慧城市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监测、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等民生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提供更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管理经营已是政府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局,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捷径。

1 研究区概述

繁昌县位于长江南岸,皖南北部丘陵地带,是皖南门户,现隶属芜湖市管辖,位于芜湖市西南部[7]。繁昌县古称春谷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长江岸线22km,沪铜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宁安客运专线在此交汇。近年来,繁昌县围绕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和人文内涵的生态宜居宜业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8]。

2 繁昌县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复杂化,各级政府部门大都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来解决城市和社会服务管理方面出现的海量数据问题。繁昌县的大多数部门已建成属于自己部门的信息系统,但诸系统数据互不相联、资源互不共享,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也给全县统一管理和决策指挥带来弊端。故建设智慧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传输,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政府期待解决的要务。智慧城市是数字化城市的进一步延伸,且相关技术也已成熟。以此背景,建设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连接各部门已建信息化系统,整合各部门已有资源,共享各部门已有数据,打造全县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多元投入,服务于领导决策和应急指挥,促进繁昌县智慧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为建设繁昌县智慧化城市管理奠定良好开端。

3 繁昌县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内容

利用信息、数字技术,改变政府工作的传统方式,将所有资源以直观、集中、合理的方式进行体现、整合,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基础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此,繁昌县积极推进县级智慧城市发展――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3.1 总体架构

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在利用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的基础数据资源,并结合相关部门视频资源和测绘部门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县统一的社会管理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全县社会管理、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社情舆论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即实现硬件、软件、地理信息等一体的信息平台。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架构(图1)从技术实现角度上阐述了资源管理与应用体系总体构成以及各个组成内容之间的关系,它明确了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应用工作在技术上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未来蓝图,为政府的规划、决策和开展相关领域的政务信息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3.2 数据资源融合

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大型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通过大量的数据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群,其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两大类。基础数据库群包括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系统专题应用和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决策的基础,包括了组织机构数据库、流程定义数据库、城市部件数据库、水务信息数据库、矿山信息数据库、车辆轨迹点数据库、视频位置数据库等。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自动汇总,分类、统计、分析各种业务数据,整理各类数据资源,建立分析决策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利于领导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通过数据加工、数据整合、数据关联等功能,能够动态配置实现各类不同主题的信息处理,同时在地理信息库、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构建业务应用所需的业务数据库,充实公共服务数据库,提升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变。

3.3 政务资源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建设

通过繁昌县政务资源数据管理软件平台的建设,将整合后的标准化大数据库通过平台集中管理,各部门通过在政务资源管理软件平台进行注册和服务申请,按权限分配共享使用数据。同时,通过开发与芜湖市“一网,三库,五平台”中数据交换平台的接口,实现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与市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统一的政务资源数据管理软件平台集中管理全县政府各部门数据,能够实现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统一分配,为全县数据标准化及安全管理提供保障,为领导统一调度和决策指挥提供支撑。

3.4 综合应用管理软件平台建设

建设繁昌县综合应用管理软件平台,一方面与市及全县相关部门信息化应用系统与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对接,如芜湖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繁昌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繁昌县矿产品运输监控系统等,建立基础平台应用系统,对融合后的标准化大数据进行大屏幕综合展示、综合分析、视频综合管理,同时建立平台信息安全运维系统,保障信息运行安全。另一方面依托已融合的标准化大数据库,结合各部门业务特点,扩展建设各种业务专题应用。如结合标准数据库中人、房、土地资源、社会公共资源、城市事部件等数据,建设繁昌县城建社会风险管理应用系统,对城建项目建设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进行综合研判、预估结果,辅助领导制定对应的建设方案;通过动态收集涉及本县的群众信息,建设繁昌县舆情监控应用系统,化解社会矛盾,科学服务群众工作。

4 建设效益分析

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采用数字化技术、数据共享交互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舆情分析技术等手段,打破部门间条块分割,建立长效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社会管理和城市应急水平,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对繁昌县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效能的发挥,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增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在发生城市突发事件时,为领导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与指挥决策系统,结合大屏幕综合展示系统直观反映,为领导做出指挥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增强繁昌县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摸清家底,促进城市发展

通过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整合共享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帮助政府清楚自己的家底情况,有助于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确性、可查性、完备性;整合管理资源,为提高设施利用率、设施综合监测和管理、支撑城市有效运行、实现综合管理决策等建立数据基础。

(3)疏导舆情,促进社会和谐

利用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式。

(5)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

通过整合繁昌县现有信息化资源,为后期各职能部门专题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等可共享数据,避免重复建设,有效节约政府信息化建设资金。

(6)统一管理平台的基础数据标准

通过数据融合与数据标准化建设,为繁昌县信息化平台整理了一套数据建设的基础,避免了后期新建信息化系统不兼容、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情况产生。

参考文献

[1]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9)6:1~5.

[2]陈 铭,王乾晨,张晓海.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 城乡规划与管理,2011,(18)5:82~86.

[3]李德仁,龚建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127~132.

[4] Dan Koh.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建筑,2014(2):11~16.

[5]辜胜阻,王 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 74~80.

[6]IBM“智慧的地球”战略[J]. 计算机与网络,2009( Z1) : 5.

[7]繁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繁昌县志[M].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

[8]繁昌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http:///system/2011/07/29/002272545.shtml

作者:王俊

联系地址:繁昌县政务文化中心十三楼 安徽省繁昌县信息化办公室 邮编:241200

上一篇: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