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6-18 07:37:45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病例选择从2012年7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77,P=0.0046)。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5,P

[关键词] 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进展性脑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a)-0152-03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是由于血栓等各种原因造成局部脑细胞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2],而进展期脑梗死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局部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发生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存在着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3],故临床上治疗进展期脑梗死过程中除了适当的溶栓治疗外,还需要结合脑保护剂的应用[4]。据此,我院结合自身病例研究了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发病,存在脑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经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且症状呈进展性,同时排除伴有出血性疾病及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9~74岁,平均(65.7±6.3)岁,病程1~55 h,平均(9.7±3.4)h;对照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9~74岁,平均(65.6±6.4)岁,病程1~59 h,平均(9.5±3.2)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基础病治疗以及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0.2~0.4 ml,1次/d,皮下注射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低分子肝素0.2~0.4 ml,1次/d,皮下注射,联合依达拉奉(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80)30 m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混合,2次/d,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并观察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血清NO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具体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本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②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③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45%,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④无变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⑤恶化: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或者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32/3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5,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和NSE的比较

治疗前血清NO和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和NSE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瘀斑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症状。

3 讨论

进展期脑梗死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可以见到进展期脑梗死患者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5]。目前研究认为,缺血半暗带的形成和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是造成脑梗死病情进展的两大独立因素[6]。首先是血小板引发血栓形成,脑梗死后,内皮细胞受损,内皮下胶原组织在炎症细胞等趋化下,血小板黏附在破裂处,与纤维蛋白交联,形成血栓,最终使动脉管腔狭窄,狭窄的血管腔又使血流减速甚至停滞,进一步加重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导致梗死逐渐扩大。其次,脑内坏死区域大量自由基的释放,脑血流灌注减少,激活部分神经兴奋性氨基酸特异性受体,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线粒体损害、丝蛋白水解、自由基生成等,而这一系列反应又与血清NO的作用密切相关[7]。故临床上治疗进展期脑梗死时,一方面要继续溶栓,抗凝血[8-10];另一方面应清除生成的过多自由基。

我院通过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来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和NSE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说明在自由基的清除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对于神经系统的缺损恢复有明显的疗效,且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瘀斑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症状,说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也比较高。低分子肝素可增加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其抗凝血效果较普通肝素高,在治疗脑梗死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应用很普遍[11-12]。而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可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降低自由基的浓度达到清除效果[13-14]。姚冬杰等[15]研究显示,在原有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依达拉奉可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缺血半暗带处神经细胞的迟发性死亡、脂质过氧化、细胞水肿、坏死、凋亡等,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新荣.低分子肝素联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 33(2):139-141.

[2] 杨梅莉.阿司匹林、依达拉奉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6):1140-1142.

[3] 刘献玲,张天霞.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3):34-35.

[4] 黄久锋.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进展期脑梗死36例临床心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31(31):170-171.

[5] 熊杰.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9(6):37.

[6] 李战辉,何志聪,陈S,等.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7):713-716.

[7] 叶冠龙.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4):335-336.

[8] 李伟强,范业喜,毛晓莲,等.神经节苷酯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2058-2059.

[9] 张辰浩,刘祖发,王B,等.依达拉奉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32例临床报道[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835-837.

[10] 郑佳,陈旭.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15-1017.

[11] 董玺.低分子肝素联合纳洛酮治疗3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2):5600-5602.

[12] 尚芙蓉,詹燕.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10,734.

[13] 张延华,靳淑慧,李冬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9):928-929.

[14] 梁彩霞,刘婷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08-709.

[15] 姚冬杰,袁春华,张本卓,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39,749.

(收稿日期:2015-03-31 本文编辑:顾雪菲)

上一篇: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 下一篇: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