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百篇佳作

时间:2022-06-18 07:15:21

《家庭用药》与傅维康老师结缘于2003年秋,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十年寒暑弹指过,回首岁月长河,除了一通通越洋电话、一封封亲笔信和誊写文稿,以及电子邮件,最珍贵的记忆莫过于留在《家庭用药》杂志上的一篇篇文章。而到这一期,傅先生在《家庭用药》上发表的文章正记录在“100”这个计数上。

不是初识 却是初会

从2003年底至今,《家庭用药》与傅维康老师融洽而愉快地合作了近十年。傅先生从73岁到83岁,对《家庭用药》近十年的支持,以及他发表的与医史、养生、药膳相关的那些文章,让编辑部的每一位同仁都对他有着深深的敬意及对他掌握这许多知识的崇敬之情,可以说是仰慕已久。对傅先生的仰慕隔着重洋,编辑部同仁们与傅先生初会却在2012年的初冬。

傅先生常年居于美国,为查阅中国文献和看望友人或出席学术会议,他每年总要回国一两次,每次回国的日子不长,行程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2012年夏,在得知傅先生将在11月回国时,我们表示想登门拜访,不料却被婉拒。正沮丧之际,傅先生却接着说,届时他将到我们杂志社拜望各位同仁。2012年12月5日,我们终于得见傅维康先生。和电话中一样,傅老先生带着谦和的南方口音;如照片中一般,既有老者的慈祥,又有学者的儒雅。对于傅老先生来说,我们这群年龄还没有他研究医学史时间长的年轻人无疑还是孩子吧,但傅老先生始终谦虚地称自己写的只是“豆腐干文章”,并和气地感谢编辑部的同事们为他的文章“润色”,让我们不由感慨傅先生的虚怀若谷、平易近人。

厚积薄发 论古述今

傅先生的文章每篇都干练而充实,短短千余字的文章中,言古述今,涉及面广,既有各种丰富的历史知识,又有有趣的人文小品,当然更少不了的是各种食物对健康的帮助及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每每令读者称赏。有的读者甚至把傅先生的文章每篇都精心复印,分门别类自订成册,以便阅读和参考应用;偶尔几期因版面紧张而暂停傅先生的文章时,还会有读者来询问为何这期未见傅先生的文章,因已阅读成习惯,一时不见而不能适应。

是呀,到2013年第10期(即本期《奇异的奇雅子》),傅维康先生在《家庭用药》杂志上已发表了整整100篇文章。10年时间,100篇文章,近14万字,撂起来有一本书那么厚,而把这些文章串联起来,犹如一本雅俗共赏的集子。

用厚积薄发来形容傅先生的文章再恰当不过。一生醉心于医史研究的傅先生,即使是写这些他谦称的“豆腐干文章”,也丝毫不见轻视。在他的文章里,成书于汉代的《异物志》(2005.11《“补血良果”话甘蔗》),唐代的《酉阳杂俎》(2004.1《猴年趣话猕猴桃》),宋代的《本草衍义》(2004.5《“不老药”——芝麻》),元代的《泰定养生主论》(2005.2《晚餐过饱危害多》),明代的《五杂俎》(2006.8《海中人参——海参》),清代的《王氏医案》(2008.8《生津润喉食青果》)等,各朝各代并不常现于世人视线的文史资料信手拈来,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这些常见医藉更是逐条辨析,为文章增添着历史的厚度和知识的深度。

醉心医史 一生传播

这些深厚的医药学典藉的积累,并非凭空而来。傅维康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身医学史事业以来,孜孜不倦。半个多世纪的浸淫,医学史尤其是中医史,绝不仅仅是他案头的一本本笔记,而是早已融为他日常知识的一部分。

医学史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兴趣所在。傅先生虽是西医出身,但在年轻时即醉心于医史。在一次机缘下,傅先生成为医史博物馆的一员,他积极地投入到对中国医学史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中,任职期间和退休后,还主编、撰写了《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针灸推拿学史》《中药学史》《医药文化随笔》《国学大讲堂:黄帝内经导读》等书籍,还为《健康报》 《新民晚报》 《文汇报》《上海中医药杂志》《中医药文化》等报刊,撰写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医学文章,把自己半生积累通过笔端传播给有需要的人。由于长期定居美国,傅老先生的文章在美国《世界日报》上也多有刊登,把中医学知识真正播散到世界的不少地方。

读者来信选登

好文可集结成册

我平时喜欢将《家庭用药》中类似的文章,或某一位教授发表的系列文章复印成册。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傅维康教授发表的相关蔬菜、瓜果等一类食物的文章,已复印八十多篇。详细、多次阅读这些文章后,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江 苏 缪兴康)

增长新知识

吃了八十多年的白菜,只知其味,不知其意。读过傅维康教授的文章《蔬菜“元老”——白菜》,使我增长了很多新知识,特别是白菜含有抗癌活性物质“硫氰酸盐”,白菜低脂、低热量,富含纤维素、维生素C,是血脂紊乱、高血压患者和肥胖者的良蔬。并提醒了白菜属寒性,寒性体质者不宜多吃白菜,烹饪后的白菜不宜放到隔天吃等都是第一次看到。科学性、实用性很强。

(江 苏 马 骥)

卷有掩而意无涯

读过傅维康先生的《医药文化随笔》真是意犹未尽,深有感触。傅维康教授不但有渊博的医史文化学识,更是一位质朴醇厚,品德高尚的长者,使我从内心深处对傅教授产生一种崇敬甚至崇拜之感。傅教授能成为《家庭用药》的撰稿人真乃贵刊的一大幸事。

(山 东 颜廷春)

贴近生活,引起共鸣

《素食之主颂豆腐》一文,我周围的老年人读了都说好。懂得了许多饮食文化,又知道了吃豆腐的好处。

(河 北 崔光明)

喜欢傅教授的文章

我喜欢读傅教授的文章,似乎已经到“粉丝”的级别了。读傅教授的文章,能够知道平时食用果蔬的历史文化,它的药用知识;读傅教授的文章,能够获得一个好心情,珍惜餐桌上的每一份果蔬。比如,在未读傅教授的文章前,我对苦瓜没有太多的好感。首先,它的口感不讨人喜欢;其次,不知道它的食疗功效。读了傅教授的文章后,我变得满心喜欢苦瓜了,因为它的“植物胰岛素”,因为它有太多的有利健康的物质。所以,很适合我吃,因为我是一个“糖人”,一个血压及心血管都不佳的人。

(上 海 顾秋年)

上一篇:治疗类风湿:激素是把双刃剑 下一篇:李焰生:痴呆患者也要活得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