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疑三探”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师生互动模式

时间:2022-06-18 07:08:51

浅谈“三疑三探”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师生互动模式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强调师生交流,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以往的“课堂”应该变成“学堂”,以往的“教课”,应变成“学课”。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为了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前人和同行曾为之做出了诸多的努力,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等。而为了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课堂,河南西峡“三疑三探”理论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课堂效果。

根据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深知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很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对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厌学情绪越来越浓。究其原因是,老师只顾自己一人在堂上讲得天花乱坠,殊不知学生在课下昏昏欲睡,这对于语文这门母语学科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三疑三探”理论构建了新型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敢于张扬个性,表达心声,阐述观点;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把灵魂还给学生”的目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打造了优质高效的独具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这一教学模式为广大教育者打开了一扇自由呼吸的天窗。它的好处在于“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即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传统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三疑三探”紧扣一“疑”一“探”,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疑问不断地探究解决问题,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变课堂师生互动形式,呈现一种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所谓的“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还有一个环节——“运用拓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一环节:设疑自探。

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小组研讨合并自探疑问,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梳理、归纳、补充,形成自探提纲。

第二环节:解疑合探。

小组成员针对自探提纲中的问题自我思考探究(要留足自探时间),自探过后小组合探,解决疑难。接着老师分配任务,让各小组到黑板前展示,个别问题可口头展示。黑板展示结束,可让各小组代表(或指定各层次小组成员)上台讲解,下边同学及时质疑补充,直到全班同学对这些问题彻底解决,没有疑问。

然后小组组织评价,老师可指定各层次成员(如A层、B层)上台评价,先评价内容对错,再评价条例、情感、教态、音量等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就变老师传统的“一言堂”为如今的让学生讲、让学生说、让学生评价。学生在讲台上就好比一个小老师,讲授知识、接受质疑、答疑解难,落落大方。下边的同学能大胆质疑,敢问敢思。有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还是该讲则讲,有艺术性的总结和提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导向。

第三环节:质疑再探。

合探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以便深入领会教材内容。

第四环节:运用拓展。

学生针对本堂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质疑再探问题,归纳运用问题。同时又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运用表达、不断反思的好习惯。学生不再依赖老师,老师也不再是主导,而学生变成了主体。可以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课改要求,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教师过去的“重教”转变为现在的“重学”,不断地充实了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这一教与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切实可行地推进了教学改革,实现了师生互动模式的新的转变。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艺术 下一篇:第七代高尔夫召回风险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