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问题

时间:2022-06-18 06:48:41

浅析体育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1-000-01

摘 要 运动损伤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运动损伤不但会影响正常的训练进度,还会挫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所以,运动损伤问题应引起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做出了简要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以期对运动损伤问题的预防有所助益。

关键词 运动损伤 体育训练 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通常指的是在运动员体育运动或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因外部或内部力量而造成的身体损伤。运动损伤的出现不但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影响学生正常的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进度,还会带给学生不好的心理影响,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问题的重要性,尽可能的避免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

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

体育训练开始前的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不够科学

体育训练开始前准备活动的不充分或不科学是引发运动损伤问题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准备活动的不充分或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略过准备活动环节直接进入体育训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神经系统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被调动起来,机体的肌肉、韧带等还没有活动开,身体的协调性差,因此很容易发生软组织的拉伤和关节扭伤等问题,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其次,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神经系统和机体器官的兴奋性还没有达到训练的合适水平,因此运动损伤问题也很容易出现。第三,准备活动与训练内容相脱节,在训练中用到的机体部位,并没有的得到有效的调动,以致准备活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极易引发运动损伤。

体育训练的组织工作不够完善

体育训练的组织工作不够完善,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体育训练组织工作的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组织体育训练的过程中,不遵守训练原则。体育训练的原则一般包括自觉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以及巩固性原则,在体育训练中违反其中任何一个原则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其次,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或训练场地、训练器材、训练服装等不符合训练的要求。第三,在训练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医务监督,以致处于伤病或疲劳状态下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引发运动损伤问题。

学生的训练状态不佳

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时,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或者病后的恢复阶段,学生的生理状态不佳,以致力量、精确度以及耐久性都显著降低,从而容易出现运动技术上的错误,引发运动损伤。所以说,学生的训练状态不佳,也是引发运动损伤问题的因素之一。

训练进行时不良的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体育训练时,不良的气候因素也很容易引发运动损伤问题,如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天气进行训练,在雨雪天气、寒冷潮湿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进行训练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从而容易引发运动损伤。

中学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一点,正确认知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了解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运动损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体育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问题。

根据训练内容做好科学的、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体育训练开始之前,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所安排的训练内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通常说来,在准备活动环节既要有一般的准备活动内容,也要有专项的准备活动内容。而且准备活动的量要依据训练内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训练的环境和条件作出合理的安排,既要避免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也要避免准备活动过量的情况。

科学组织体育训练过程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训练原则,训练的量和负荷、动作的难度等都要与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现有的训练水平相适应,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区别对待,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升训练水平。其次,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体育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比如:在因重心不稳而要摔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并顺势翻滚,这样的处理方式能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事故的出现。第三,在训练开始前为了有效的防止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事故,体育任课应提前对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如:运动器械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安装是否牢固,高度、轻重等是否符合学生的训练需要等,以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引发的运动损伤事故。最后,在现有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科学的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以便提前发现隐患,采取措施,从而降低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洪国武,常炎珍.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04).

[2] 王凤英,姜霞.运动损伤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3] 李玉芬.浅析中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1).

[4] 吴仙娟,王予彬.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02).

[5] 费淑艳.常见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上一篇:浅谈体育课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谈少年男子气步枪的心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