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教师伴我成长

时间:2022-06-18 09:26:49

三位教师伴我成长

作为一名“成长型”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中“拜师学艺”便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成长方式,学校也会每年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然而,每位资历深厚的教师几十年下来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都有其学习的地方;可人无完人,如果在她们身上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负面的、消极的特点,不但不能称其为风格,而恰恰是走向了风格的反面。作为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这样思辨的能力,不能照搬照抄,理性分析学习其精髓,避免其不足。

作为徒弟的我也拜了许多“师傅”,在观察与学习中发现不同的教师虽然有自己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肢体表达方式,但也有共通的特点。我将它们归类,并以典型的个案教师的形式呈现,希望在别人的得失之间反思自己的教育,也提升判别能力,更是给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出更高要求。

热情粗放型

片段一:

“啊呀呀!你为什么每次都是这样啊!尿尿要入池,不能当洒水机啊!”看到一个男宝宝不雅的入厕行为,陈老师抱起这个男孩亲了一下,乐呵呵的指出不足。……

片段二:

“小孙,早上好啊!”

“老陈,你好啊!”……

笔者观察:

陈老师是典型的热情粗放型老师,她热情、风趣、平等、随机,情绪外显,多变。她与孩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兄弟连”一般,孩子爱她也就爱上幼儿园,每天全班几乎全到。但是她的管理很吃力,每天处于兴奋状态的她很难让孩子静心下来,教育成效不显著,孩子们早就习惯她的一惊一乍。总之,老师既快乐又疲惫,教育随机性大,系统性、连贯性不强。

优势:

1.师生关系融洽,彼此毫无隔膜,感情很深超越一般意义的师生关系。

2.孩子心理安全感强,让孩子们感觉到上学是件愉快且高兴的事情。

3.孩子们个性大方、活泼、敢表现自己,有主见,创新能力很强。

存在争议:

1.课堂紧张度高,师生表现的都很兴奋,孩子们缺乏冷静思考的时空。

2.教育成效不显著,老师威信弱,指令不明确,孩子们转变成效慢,尤其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的明显,孩子们对于纠正不良习惯几乎很难持续,问题反复出现。

3.教师情绪外显,易受挫,受此影响,三年下来,孩子们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弱。

教育启迪:

教育者需要激情也需要冷静,从教者要能区分情境,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适当的规则也是必要的,否则一味迎合孩子的喜好会失去许多教育契机,也失了老师自身的权威性。

严谨威严式

片段一:

贝贝班教室里特别安静,真能听见呼吸声。李老师静静的坐在教室前面的小椅子上,平静的看着整个教室。孩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略带小心,用眼神偷偷的东瞄西瞄。

“子墨,你在干嘛?”轻言轻语,简练,语气不带色彩。子墨立刻缩回偷偷拨弄别人辫子的手。

“请你过来一下!”子墨低着头,两手重叠,谨小慎微的来到李老师面前。

“你这样做对不对?”

“不对!对不起,老师,我错了!”

“那你该怎么做呢?”李老师正视子墨的眼睛,低低的却无比坚定的语气问。

“叮当,我下次不弄你辫子了,对不起。”子墨走到被抓辫子的女孩面前。

笔者观察:

李老师是一位很有教师尊严的老师,她细致、严谨、理性、温和,情绪内隐。她从不失去仪态,总是轻声轻语,但却字字有力,简短干净,不容冒犯。孩子们到了她班上一段时间后自然就很乖巧,成长迅速,都能够跟上她的节奏。班级井然有序,条理清晰。

优势:

1. 孩子们生活、游戏的规则意识很强,习惯良好,而且很容易领会别人意图。

2. 孩子们的专注度高,接受能力强,普遍能很快掌握所学本领,同伴之间水平发展平衡,个体差异小。

3. 教室氛围安静,孩子们在各自区域活动投入,有充分的安静与独处时间。

存在争议:

以笔者现有能力似乎找不出这个班级的大问题,老师带的轻松,孩子们自制力强,能力强。但是笔者观察这个班级有三少:1. 笑声少;2. 纯真少;3. 交流少。

教育启迪:

幼儿教育不是纯讲理的地方,讲情才有温度。孩子的童年需要良好的行为示范,也需要温情脉脉的美好回忆。

温柔隐忍式

片段一:

“小牧,轻轻放下你的手好吗?”丁老师柔身细语,目光慈祥,她正在处理矛盾。小牧不断的揪妞妞的衣领,妞妞疼的直叫唤。丁老师拉着小牧的手:“你这样她会疼哦!”小牧放下手,丁老师微笑着起身离开。

不一会妞妞又开始叫了起来。

“小牧,你过来,老师这有你喜欢的玩具机器人,你到老师身边来玩吧!”丁老师依旧轻柔的声音。

小牧高兴的放下妞妞的辫子跑开了。

笔者观察:

丁老师真是超级温柔,她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轻声细语,面带羞涩的微笑。她是家长们心中的金牌教师,几十年了,许多家长慕名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她,理由差不多:‘自己的孩子很特别,很柔弱、很调皮等等,需要特别有耐心的老师。’孩子们在丁老师班上也很快乐,不会受到任何“委屈”。对于孩子们的行为,丁老师不会有明确的定性态度,“冷处理”“转移矛盾”是她最常用的方式,笔者认为有点息事宁人。在温柔的丁老师的教育下,孩子还是有转变,但是成效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优势:

1. 丁老师首先是一位成功的公共关系处理者,她几乎赢得了所有家长、领导、孩子在园时的喜欢。

2. 孩子们心理温暖,喜欢上学,教室安静而活泼,情绪起伏不剧烈。

3. 孩子们包容性强,同伴之间的互动很多,区角游戏很活跃,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创造性丰富。

存在争议:

1. 孩子们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比较弱,平时老师“帮忙”很多,依赖性强。

2. 大多数孩子水平相当,游戏水平不高,遇到矛盾以求助老师为主,缺乏独立性、表现欲以及创造性。

3. 个体差异明显,分布于两极的孩子水平和能力区别很大。

教育启迪:

老师与母亲的最大区别是:母亲只需要爱自己的孩子,而老师需要爱护每个孩子。所以,公平、公正、客观的处理教育事件非常必要,保护孩子的权益与指正孩子的不足同样重要。

通过观察,我觉得一个更趋完善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特点是:

(一)像陈老师一样,拥有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

幼儿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育既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将如此。只有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用“童耳”听世界、“童言”说世界、“童眼”看世界、“童心”体验世界,才能真正和孩子有共同语言,感知孩子的真实内心需求,并努力满足他的渴望。

(二)像李老师一样关注教育细节,将教育落到实处,注重教育的持续性,维护教育的尊严。

教育不是作秀,从教者自己就得有一颗安静的心,一份淡泊名利踏踏实实的从业精神。李老师自从进入教室那刻开始,她便将“责任”两字时时刻刻挂在自己的心上,将自己完全沉入教师这份事业中。观察孩子的手指甲、掏摸孩子口袋、检查孩子口腔是她每天必做的事情。‘见面要微笑,点头问声好,同伴相处要礼让,瓜皮果屑放放好’这是李老师认为比儿歌、故事更重要的孩子的基本礼仪。教育的尊严不是通过说教的来的,教师本身就是教育最好的形象代言人。

(三)像丁老师一样耐心包容,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家长、学校。

丁老师像位母亲,充满母爱,如果这个世界还有奇迹,那一定是爱创造的。幼儿需要教育,更需要投入的爱,爱是教育的剂、催化剂。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调解一切矛盾与误会。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家园之间都会有矛盾,化解这些问题的除了“理”便是爱。如果我们能秉持着一颗坚忍、包容的心,我们就会更积极的评价孩子,鼓励孩子、赞美孩子,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长。

上一篇:改进教育策略:教育需要个别化 下一篇:基于概率图模型供应链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