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反思:我的节日我做主

时间:2022-10-19 10:58:40

节后反思:我的节日我做主

“宝贝,你在区上的文艺演出表现得真好,台下的老师和小朋友都为你欢呼呢!”

这是一位80后母亲对女儿的表扬。

谁知不满7岁的女儿说:“妈妈,‘六一’是我们小孩的节日,以后能不能让我为我的节日做一次主?”

孩子的要求简单得让母亲掉泪:“活动结束,表演完节目之后,让我好好地休息一下。能不能不写作业,也不练琴,更不要让我去画画,您和爸爸带着我去广场喂鸽子,滑轮滑,看草地,好不好?”

这是一种多么简单的愿望啊!然而这么简单的愿望却因为我们成人的一厢情愿,常常成为一种奢侈。

我们的家长往往因为忙碌而不能满足孩子。《新京报》一项上千位家长参与的专项调查显示,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因素中位于前三名的分别是“家里孩子太少,缺乏小伙伴”“父母工作太忙,顾不上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作业太多”。在独子化的现在,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玩伴。难怪最近有家长在网上呼吁放个“陪孩子假”,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地均有少数公司出现了“儿童节给有14岁以下儿童的员工放假半天或一天”的新福利。

而我们不少学校呢,名义上是为孩子过节,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去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上述例子中,“让我好好地休息一下”居然成了孩子最奢侈的愿望。那种名为孩子着想、给孩子快乐的演出,常常变成了一种折腾,真能给孩子的也往往是一种“被快乐”。在《新京报》同一调查中,对于“如何过儿童节,孩子才会更快乐”这一问题,多数家长都选择“让孩子彻底自由一天,干自己喜欢干的事”(62.6%)“带孩子去郊游”(60.6%),“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听孩子的”(54.2%)。

纸上谈兵容易,可是实际我们能给儿童带来什么快乐呢?还不是今天补习班,明天艺术类的培训,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低人一等,其实大家比的不是儿童的能力,而是大人的面子。诚如朱永新所言:“虽然我们从法律上已经承认了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但是从价值与心理的层面上来看,我们还没有真正发现儿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我们该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一起发现自己、成长自己?

总理曾经给一小学孩子们回信说:“你们从小就是有理想、有思想的孩子,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对于独立人格尚在萌芽状态的孩子,“有理想”并不难,“有思想”则非常难能可贵。如何让孩子有思想?关键是要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将孩子当成父母的面子、学校的面子。一位从事幼教工作近30年的老师如是说:“‘六一’本来就是孩子的节日,当然应该由孩子们来做主,孩子的创意是无限的,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快乐。作为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的创造力,并且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我们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快乐其实是最浅层次,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这种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当孩子有了一个创意,做父母的首先应该配合去做,并且适当变换花样,看孩子能否接受,这个时候来不得半点儿强迫。因此,要想让孩子过一个有创意,有意义的“六一”,关键是做父母的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创造力,适当地引导他们,当孩子得到思考和由思考获得快乐的时候,他一定是最快乐的。

我们都是曾经的孩子,都曾经拥有过儿童的秘密;长大成人之后,却逐渐丧失了与儿童心灵对话的超能力。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我们把超负荷学习强加在孩子身上,带给他们无穷的压力。

是呀,只有我们将教育当做生命,将孩子看成世界上最美的天使,才能让孩子找回自信的笑容。与孩子的生命一起成长,增强与孩子心灵对话的能力吧!

上一篇:曾经有十年 我是个保育员 下一篇:中国动画教育现状及改革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