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中认识舞蹈语言的“陌生化”

时间:2022-06-18 07:10:13

在创作中认识舞蹈语言的“陌生化”

[摘 要]

本文结合编创舞蹈《梦的移动》对舞蹈语言“陌生化”有所认识,提出:在编创过程中,最困难的不是动作的铺排,而是如何运用动作语言为作品的表达服务;最需要的不是纠结于情绪化的动作审美,而是如何克服思维观念的程式化、习惯性,打开编舞思维方式固有的“结”,提炼出创作者自我独特的视角和编出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作品最终是从生活的认知和情感中挖掘“陌生化”的语言,并把它应用于作品的表达,从而成就语言的独特性。

[关键词]陌生化 动作语言 个性化 独特性

“陌生化”原本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提出的概念,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仅仅知道事物。”舞蹈语言的“陌生化”是肖苏华老师经过长期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并在此基础上于近十年提出的新理念。它的核心内涵是动作语言的发展、创新和变异,其理念是反对程式化的语言,强调动作语言的原创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他认为当代的舞蹈创作中语言“陌生化”的涵义就是:以编导的个性化自我表达为基础,打破各个舞种的界限,对程式化、风格化的舞蹈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或创造出完全崭新的舞蹈语言。并提倡舞蹈语言要不断发展、创新、变异和原创。

一、编创过程中如何运用“陌生化”为作品的表达服务

在编创过程中,最困难的不是动作的铺排,而是如何运用动作语言为作品表达而服务。特别是在创作的最初阶段,对于编导来说是很艰难的。

在编创独舞《梦的移动》时,我的演员是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四岁左右。她们接触舞蹈的时间不长,心智与身体的年龄都处在懵懂的阶段。所有我自认为还不错的动作或是形式放在她们的身上,都像是穿错的鞋子,显得苍白和别扭,就更谈不上想要去表达什么了。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一周左右。有一天,我尝试从他们身上去挖掘动作和寻找心理状态,反而契合了。那一刻,仿佛追寻到了自己的童年的梦。原来,特定的土壤,特定的生存空间造就了人对于事物的感知过程的异同,即使是创作主体也是一样的。主观认为的某一个动作语言的独特性,不一定会给演员这个二度创作者以同样鲜活的认知和感受,那么语言本身就没有发挥到它的功能和效力。再者,每位舞者的生活背景、身体条件,以及对动作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往往会忽略她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只顾埋头埋头苦干,机械地试验各种动作。

当试着与演员的心灵和身体对话的时候,反而看到了希望。

所以,语言陌生化不仅仅适合于创作主体,对于演员的二度创作同样重要。她在其创作中对平日视而不见的事物产生全新的体验。因此在舞蹈创作过程中,陌生化不仅仅是机械的创新和独特,编导应该要根据不同年龄、性格、阅历的舞者进行量体裁衣,从她们的身上发现和认知动作语言的“陌生化”,从而更好地为作品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挖掘出演员当下自身动作与情感的特质。

二、从创作过程中感受到“陌生化”是当代人情感特质的表现

“陌生化”是对习惯表达的冲击,它不是恣意的破坏,而更多的是情感自我的抒发。当代人与人之间新的格局关系,使我们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更关注于对周边社会现状的分析和各人生活经验的感受。当代编导提倡语言的“原创性”、“独特性”,极力反对语言的程式化,程式化语言的套路性已无法适应当代舞蹈的审美要求,编导所编创的语言的真实也是他们对生活情感深刻的感受与体会。

“陌生化”使人们对熟知的事物以一种独特的眼光或角度加以看待,并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新鲜感受,这和当代人的情感需求是一致的。而《梦的移动》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偶然欣赏到达达派的一幅绘画作品――嘴唇、蓝天、倒立在泳池的孩子、晃荡的车轮。这些拼贴画看似表面混乱,其实是遮蔽了一种秩序,似乎有一种力量,有一种东西隐隐存在。它不是对现实纯粹的疏离,倒像是在梦里把支离破碎的生活重新组合……。这些素材对我的影响很深,它们使我仿佛回到了记忆深处的童年。人的精神和情感往往在梦里才是纯粹的,才会坦然地面对自己,叹息也好开心也罢,那是渴望与痛苦被来回撕扯着,是漂浮着的梦的移动。基本上,在创作的过程中,这些拼贴的梦并不是很具体,但确实是我想要表达的。

众多共性的因素成就了语言“陌生化”的理念。从文化背景上来说,我很喜欢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这当然也源于学习中国舞编导的基础。在《梦的移动》的创作中,我很多动作元素的表达是属于中国舞范畴。中国舞讲究动作的方向性及运动轨迹的延续性,即使是一个下行的动势,也会有无数种变化来拆解,它可以尝试从身体不同的部位及空间的各个方向寻找下行的运动轨迹。这样的变化会有助于改变身体惯性的运动线路,特别是会对空间时间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动势的独特性及语言的“陌生化”。肖苏华老师曾经说过:“舞蹈语言要像散文和诗词一样,既要有很高的文化底蕴,又要有一些规律和语法,特别是要讲究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连接。”中国舞这种开阔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打破了我们动作程式化的束缚,从身体语言的点、线、动势、轻、重、缓、急中传情达意,再加上有好的动作质量,就能够充分体现舞蹈语言的精湛,这也是“陌生化”很重要的一个品质。在创作中无论是达达派的绘画作品,还是中国式的审美,或是编者生活的阅历,当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独特精湛的舞蹈语言及与众不同的情感表达。

作为生活在当下的编导,我们不可能完全否认风格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正如众所周知的芭蕾、古典、或是民间舞都有相对程式化的语言体系,及固定的风格和动作语汇。但是舞蹈语言的陌生化应该被放在当代舞蹈编导创作的重要位置。陌生化强调编导无论是对动作语言的认知还是对作品的立意和表达都要看到其构成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我希望自己编创的作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自我,也渴望动作的“美”更好地呈现出生命本质,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正是语言“陌生化”情感特质。

参考文献

[1]王乃功. 浅谈舞剧《虎门魂》舞蹈语言的运用[J]. 舞蹈,1998,(2).

[2]张建民. 舞剧结构和舞蹈语言的理性把握[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3).

[3]肖燕英. 舞蹈语言的陌生化与编导蒙太奇[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3).

[4]孙铭. 舞蹈基训教学中的舞蹈语言[J]. 大舞台,2011,(1).

[5]夏芳红. 舞蹈语言与中国舞的创作[J]. 艺海,2006,(2).

上一篇:草根文化与电视节目传播 下一篇:电子游戏艺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