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06-18 02:37:27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教师进行角色转变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标准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特点,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那么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做好角色的转变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

(一)转变思想观念

第一,教师要认识到现在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应摈弃旧的教育观念,接受全新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第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第三,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作为教师,必须知道在未来社会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往往比获取知识的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更新知识结构

为了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通过将网络、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产生威力无穷的“数学技术”。因此,数学教师不但要具有数学学科的专业素养,精通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三)改变心理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认为自己是绝对权威,以为自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课堂上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可如今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甚至有时教师获取信息的速度可能比学生还要慢、还要少。这样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必须接受的事实 。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多种角色,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整个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到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能力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所以,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必将成为事实,但教师承担的各个角色也不是孤立的,角色之间并不是截然不同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而且数学教师的角色界定本身就是多维度的,所以教师从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是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关键。

二、提升教育能力

(一)理解新课程标准,努力吃透教材

课程改革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体系重新作了合理的调整和安排,删除了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增加了一些为了学生进一步打基础、能够被广泛应用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所以农村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要不要学生掌握?其次,教师对新教材中知识点的不同分布以及要求的不同,要努力吃透。

(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随着电脑的普及,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这意味着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教育任务: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从文字、图片、音响、动画、电影等多方面把静态的、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声音、图像文件。通过媒介载体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改善人机交互的界面,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信息。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有的知识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并将其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拓宽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为了适应新课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学习者,顺应不断发展的课程改革形势,自觉调适自身的角色,做好转变角色的准备,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确保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上一篇:关于一次函数课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