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的辨治(一)

时间:2022-06-17 08:25:18

症状是疾病的外在反映,所以前人说:“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中医治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而辨证的主要依据就是症状。同一个症状,其引起的病因不同,病理的机制也不同,治疗的方法和方药也不相同。例如,咳嗽是一个症状,既可以由外感引起,也可以由内伤引起。临床治疗时,同绕着咳嗽这个主要症状,综合其他的伴发症状进行分析,首先分辨出其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如果是外感咳嗽,就要进一步分析是风热咳嗽还是风寒咳嗽;如果是内伤咳嗽,则要分辨其属虚抑或属实、在脏还是在腑。如果是在脏,要分析其在肺、在脾、在肾;倘是在腑,则要分析其在胃、在膀胱等。这个过程便是“辨证”;在确定了咳嗽这个症状的病因、病机、病位之后,再确立治法,并依据治法选方和确定药物的加减变化。这个过程便是“论治”。

任何一个疾病所反应的症状都不是单一的,但必有某一症状是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本文拟就临床较为常见的某些症状的辨别、治疗等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发热(一)

发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症状,虽非一个独立的疾病,但可由多种疾所共有。中医将引起发热的病因概括为外感、内伤两大类。由于病因不同,肌体反应各异,其证候表现亦不一致。

一、辨证要点

对于发热的辨证,大体要掌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辨外感、内伤:外感发热是指由外邪直接导致的发热。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毒、疫戾之气等。由外邪所致的发热有两种类型:一是只有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而没有疮疡、肿毒之类的局部病灶,或者虽有局部病灶但不起主导作用;另一种类型是有明显的局部病灶,发热与病灶有直接关系,例如疔毒、恶疮、肠痈、肺痈、肝痈等,都可以引起发热。这一类型的发热大部属于外科、喉科或其他科的治疗范围。但也有一部分传统上是由内科治疗的,诸如肺痈、温毒等。至于内伤发热,主要是由于脏腑机能损伤,气血阴阳偏胜偏衰所引起,具体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如长期的精神情志损伤、饮食不节而停滞、久病伤阴或失血过多等。

外感发热常见于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风湿热、中暑等病。其发热特点是,起病骤然,病程短,热势重,多数都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如淋雨、趟水、受风、受暑或感染疫毒之气等。发病之初的几个小时,或1~2天,常见有怕冷、怕风、头痛、全身不适或疼痛等外感的兼见症状。内伤发热多见于慢性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损伤、消化不良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低热等。其发热特点是起病较慢,病程较长,热势不高而多间歇性,或体温不高而自觉烦热等,但因继发于其他疾病,故兼见其他内伤病的症状。

(二)辨虚实:辨别发热的虚、实,是决定治疗是祛邪还是扶正的根本条件。一般内伤之热多属虚热,或体虚标实之热,外感病的后期阶段,亦可见此虚热。特点是,发热时高时低,波动无常,缠绵难愈,脉多细数,兼见其他虚象;实热多见于外感病的中期,特点是,热势较高,病情较急,变化较快,一般手背热于手心、足心,脉象洪数。如果热势不减,热甚伤阴,影响及营分、血分,还可见有昏迷、谵语、抽搐、口鼻出血、皮肤斑疹等严重症状。此时这类症状反而成为主症,高热处于次要地位,需要处理好这种主次关系。

(三)辨热型:发热的疾病,特别是外感发热的疾病,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对病邪的反应状态不同,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临床所表现的发热类型也会有所差别。简介绍下:

1 表热:发热的同时有明显的怕风、怕冷,欲加衣厚被,甚至战栗,是风寒初起的热型,除由于外感寒冷之邪引起外,痈毒初起至化脓阶段,也会表现为这种热型,如扁桃体化脓等病。这种表热还可伴有头痛、四肢关节痛等症状。如果病人只有轻度恶寒,同时有口渴、咽痛、咳嗽、痰稠等,则属于风热初起的表热。

2 里热:发热但不恶寒,这种热型属于里热。里热涉及的脏腑很多,热势有高有低,一般都会伴有发病脏腑所表现的相应症状。相关内容将在后文介绍,本节只介绍见于内科急症的“壮热”型。壮热,即高热,多见于伤寒的阳明经病和温病的气分阶段,表现为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状;当热邪内陷,导致“气营(血)两燔”病理变化时,不仅有壮热,同时还会并见发斑、神昏、谵语或抽搐等症。

3 潮热:指发热如潮汛而有定时。其证有虚实之别。实证潮热,特点是热退不清,每至日晡时(下午3~5时左右)热势增到高峰,晚上体温又能降低,故又称日晡潮热,常伴有大便秘结,腹胀满拒按等。此是阳明里实的热型。虚证潮热,以阴虚或血虚者为多,其发热高峰不在午后到傍晚这段时间,而是在夜间,即身热夜甚,一般在早晨热能退清,常伴有颧红、盗汗、乏力、脉细数等。可见于久病或慢性虚弱性疾病。属于内伤发热范围。

4 寒热往来:此种热型亦称往来寒热,其特点是,一阵怕冷,一阵发热,冷时欲加衣盖被,热时则去衣揭被,阵寒阵热类似疟疾。这种热型是疾病由表热向里热发展的中间阶段,故称半表半里,属于少阳证,常伴有胸闷、胁痛、胃脘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症状。但就舌象而言,舌质淡红或偏红,舌苔则有白腻或薄黄、黄腻的不同,两种舌苔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证型,前者为偏湿型,后者为偏热型,治法方药均有所区别。故应注意辨析。

5 身热不扬:这种热型较为特殊,即身虽发热,但与其他症状表现不相对应。如口不渴或渴而不饮,所谓“但欲漱水不欲咽”,且脉不数、舌不红,看似热不高,实则,发热很高,称为身热不扬。它以舌苔白或黄而厚腻为特征,同时伴有身体困重、胸脘满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等症状,属于中医所谓“湿温”病。由湿热蕴郁体内所致。西医所说的肠伤寒病,很多就属于这类热型。

(四)辨寒热真假:在热病过程中,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会出现与本病之寒热不相符合的假象,即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在病情严重时出现,临床时必须详细询问病情,参合脉、症加以辨别。

真寒假热,是指外现热象,实际内有真寒。其鉴别要点是:虽有身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不喜饮水或喜热饮;虽有谵语,但语声低微,神情安静;脉虽数,而不鼓指,按之无力,或微细欲绝;舌苔色黑,而反滑润。这种情况是阴寒内盛,外现假热,即阴盛格阳之证。

真热假寒,是指外现寒象,实则内有真热,也称阳盛格阴。辨别要点是:身虽寒凉,反不欲近衣被;神疲乏力,而发声宏亮;口渴而喜冷饮;手足发凉,但胸腹灼热,触之烙手;脉滑数,按之鼓指;苔黄燥起刺,或黑而干燥。张景岳曾有试验法:予病人凉水少饮之,饮后觉舒畅者为真热,反之即为假热。可参考之。

上一篇:皮的药用(十八) 下一篇:见血封喉一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