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压线路跳线发热的常见因素

时间:2022-06-13 03:59:33

试析高压线路跳线发热的常见因素

摘要:本文对我局一线运维人员在高压输电线路红外检测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常见的发热故障,以及检修班的登杆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弄清楚了这些过热故障原因后结合学术文献案例对今后相关方面的施工给予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预防这样类似的发热异常现象的再次发生。这些对今后的高压输电线路红外检测等工作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压线路;发热异常;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TM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256-02

一、前言

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担负着维护、检修广州境内高压输电线路的职责,当前,我所管理的高压线路,大多通过人工巡线,登杆检测等方法对线路进行搜索式排查并作进一步检修工作。然而,高压输电线路发热故障中,有很多故障如果用传统的巡线方式检查时很难发现问题所在的,再者也不能对缺陷进行进一步的定性分析。

红外检测技术较传统的检修方法有很多无可比拟的有点,比如长距离、不断电、不用接触等特点,这是用于电力系统线路状况的监测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手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班组人员文化水平受限等原因,不能够有效的结合数据对线路问题进行分析。所以,本文以运用热像仪在线路的红外检测工作中发现的发热故障中比较典型的作为实例,以及一些检修班的登杆检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技术文献,加以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发热故障的诊断处理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相关方面的施工给予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预防这样类似的发热异常现象的再次发生。

二、发热异常定性标准及分类

根据温差的差异,我们将发热异常部分对输电线路运转的影响程度分为以下几种:正常,监控,一般缺陷,重要缺陷,紧急缺陷。

耐张线夹连结点温度T1和导线温度T2的温度差T

因电流致热的设备应该视情况的严重性大小,降低其负荷电流,因电压致热的设备则应安排其它测试手段,确定其缺陷的性质后,立即进行消缺。耐张线夹连结点的温度T1≥80℃,定义为紧急缺陷,指的是,设备的最高温度已经超过了GB/T11022规定的最高的允许温度,应该立即处理。对于因电流致热的设备应该立即进行紧急降低负荷电流的方法予以处理或者这立即消缺,因为电压致热的设备则应立即安排其他测验的手段,以最快速度的确定其缺陷的性质,并予以立即消缺。

三、结合部分红外测温结果,对各种常见发热异常的缺陷进行分析

例1:2012年6月19日上午,220kV鱼都线14号塔A相引流线T接压接管发热异常:压接管温度接近500℃,导线温度36.7℃,二者温差超过400℃。红外测温仪显示为紧急缺陷,随即进行了断电登杆检修。检修发现,T型线夹压尾部的压接力不够,存在小缝隙。由于酸雨的腐蚀和大负荷电流的作用,连结处被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增大,进而引起了发热。

对此类T接处的压接管的发热异常,建议适当加长压接管的长度,提高与导线的接触面面积,压接完成后,线夹尾部也应涂上导电脂和油漆,确保不留缝隙。

例2:2009年11月24日10时33分28秒,某线路17#C相大号侧耐张压接管出现发热异常现象,红外检测结果显示:耐张压接管温度80℃,导线温度17.5℃,二者温差62.5℃。负荷:197.48(A)。2009年11月用DL-700E和红外测温仪检联用测出来其存在紧急缺陷,随及进行了断电登杆检修。打开耐张线夹的连结面螺栓,连结面内有少许干燥的泥土。待除去泥土及表层的氧化物,连结面涂上导电脂质之后,带负荷再次检测无异常(文献案例)。

此例发热原因是连结面附有一层泥土,造成连结面内的电阻变大,电阻的增大导致了连结面温度的升高,温度的升高又使得电阻进一步地增大,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连结面的发热和散热平衡被打破,发热较散热多,导致温度始终降不下来并且不断上升。如果不对其进行不及时的处理,很可能会造成连结面被熔断,进而引发事故。

实地查勘该线17#现场情况结合其竣工资料,发现17#C塔地处农田,施工前后几天是阴雨天气。具当时的质检人员透露,由于当时施工的工期比较短,工程在遭遇阴雨天气时,并未停工,虽然当时也采取了铺设草垫等补救措施,但是跳线线夹的连结面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沾有泥土。连结面在出厂时就包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油纸,上面的油脂更容易吸附污秽,而且沾上后很难去除。施工人员当时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也试图用手套除去上面的泥土,但他们的手套在那样的施工环境下,本来就不可避免的也带有泥土。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后继发热事故。

上一篇:高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体育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