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大院里孤独的灵魂

时间:2022-06-17 08:21:46

2010年11月5日晨,一名富士康员工在龙华厂区跳楼自杀。

沉寂了六个月的深圳富士康跳楼事件再度上演,但这一次,再没有掀起任何波澜。当天晚上,在深圳富士康工人自建的几个QQ群里,经历一番短暂的唏嘘后,有人开始讨论死者跳楼的姿势,并讪笑起死者的懦弱。但大家又很快转移了话题,讨论起晚上的聚餐和溜冰,有人开始对姑娘们调情。

自2010年5月26日,官方公布富士康工厂第十二起员工跳楼事件后,再也没有人知道11月5日这个殒命异乡的年轻人,究竟是第多少位跳楼者。

在十二起员工跳楼事件后,富士康瞬间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家拥有八十多万员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除了“代工大王”的称号外,又被坊间冠之为“绞肉机”,称它“不但消磨人的意志,折磨人的灵魂,还摧毁人的生命。”

为了迅速走出困境,富士康先是“请高僧做法事,请风水先生看风水”,而后又尝试“高薪聘请心理专家”,并在各个宿舍区加装“防跳网”,以期解决员工频繁跳楼的痼疾,但富士康这种“病急乱投医”解困之举瞬间招致批评声一片。最终,富士康还是选择了加薪、转型和内迁之路,实现了从铁腕到开放式管理的转变,暂时摆脱了困局。

来自湖南的二十二岁的欧阳心正,四年前中专毕业,做过促销,进过服装厂,来富士康工作不到一年。在跳楼事件高发的5月,他向厂里的心理咨询师坦露了工作累、心理焦虑的心迹后,被厂方以“不适合岗位为由”辞退,回老家徘徊半年后,他又加入到富士康长长的应聘队伍里。“以前很累,在不停旋转的机器面前,我就是机器的一部分。但富士康工资按时发放,现在不要加班,条件还是很诱人的。”欧阳心正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佟新认为:“全球产业链下的时间效率和零库存生产,使生产线上的工人失去了自我时间、人格和团结。”

“他们带着梦想而来,渴望融入城市,而到了工厂才发现这与自己想象的城市生活相去太远。这时,他们就会感到理想的破灭,开始质疑工作的价值。一旦这种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延伸到对生命价值的否定,就有可能引发自杀行为。”佟新曾如是剖析过富士康频繁发生跳楼事件的内因。

10月9日上午,一个由二十所高校师生组成的调查团了一份《富士康调研总报告》,以大量的事实,佐证了佟新教授之前的判断。报道中说:富士康的整套管理制度达到了财富创造的最大化,但却是以牺牲工人的尊严、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的,其本质是对工人的严重异化、剥削与剥夺。而十一天后,郭台铭出席清华管理论坛时,发出“产业链将拯救世界”的豪言,众多关注“跳楼门”的目光渐渐投向富士康“打造世界市场”的新计划。

每天下午六时许,是富士康员工们的换班时间。走出厂区的年轻工人们,只顾匆匆赶路,低头不语,一脸倦容。进厂的工人,偶尔停在路边,买一元钱一个的葱油饼,而夹了肉的两元一个的饼子却鲜有人问津。

路上的霓虹灯渐次亮了起来,旱冰场和商场的音乐开得山响。一元一首歌的KTV、十五元一扎啤酒另外赠送烧烤一份的啤酒吧里挤满了人,商场门前十五块钱一个月、包教包会的街舞和拉丁舞培训也开始了。但来自湖北黄冈的二十七岁姑娘钟园,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趴在宿舍的阳台上看着关内璀璨的灯火发呆。

闯深圳七年,进富士康四年,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既没有攒下钱,也没有处到可以交心的朋友。初中的同学都已结婚生子,她仍孑然一身。老家是那么陌生,深圳同样也是那么陌生。

【原载2010年12月31日《南都周刊》】

上一篇:在歌舞升平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下一篇:灵魂的拷问